【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在全球暖化影響下,氣候變遷導致農作物枯萎、食材來源不足等,對人的營養狀況與健康都會產生影響。不只如此,環境、氣候的改變也會導致許多健康問題。
國泰綜合醫院營養組營養師陳郁臻建議,民眾可以透過減碳飲食,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友善地球又能有益健康。不過減碳飲食該怎麼吃呢?營養師依7大類食物整理出食物選擇的建議指引,幫助民眾吃的均衡又健康。
全球暖化氣候變遷 恐導致5大疾病
全球暖化不僅會影響氣候、生態環境,也會影響人的健康。陳郁臻營養師指出,呼吸道系統、心血管系統、消化道、精神等方面都會受到影響,導致以下相關疾病:
呼吸道:氣喘、過敏性鼻炎等呼吸道疾病。全球暖化產生乾旱,易導致塵土量增加,可能會引發許多呼吸道疾病發生。
心血管: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全球暖化導致極端氣候,過冷或過熱都會影響血管收縮,尤其極冷的氣候,血管收縮易觸發心肌梗塞發生。
消化道:腸胃炎等消化道問題。溫度上升,容易使生活環境、食物孳生細菌,腸胃炎發生的機會也因此提升。
精神性:情緒易暴躁、沮喪等。氣候會影響人的情緒,高溫狀態下,人的情緒較易暴躁;寒冷時容易沮喪。而全球暖化導致極端氣候,更容易會影響精神、情緒。
癌症:皮膚癌等。有研究發現夏季診斷皮膚癌發生率較其他季節高。而暖化會導致夏季變長,可能會使相關癌症發生率提高。
7類食物低碳指引-全榖雜糧、豆魚蛋肉、乳品
由於,全球暖化會對健康產生許多影響,因此人們應該正視全球暖化所帶來的危害。陳郁臻營養師表示,若想友善環境可以選擇減碳飲食,不僅保護地球也能守候自身與家人健康。
陳郁臻營養師也針對全榖雜糧類、豆魚蛋肉類、乳品類、蔬菜類、水果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以及水分攝取提供不同的減碳飲食建議。
「全榖雜糧類」陳郁臻營養師建議,每日食用的全穀雜糧類應包括至少1/3 以上,民眾應選擇在地種植的全榖雜糧類作為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避免加工精製澱粉,如麵包、蛋糕、餅乾等食品。
「豆魚蛋肉類」陳郁臻營養師表示,應盡量選擇植物性、脂肪含量較低的豆魚蛋肉類,尤其豆製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較低,可以選擇原型態的植物性蛋白食物,如:黃豆 、毛豆與黑豆或黃豆製品,如:豆腐等。
若要攝取動物性蛋白食物作為蛋白質來源,陳郁臻營養師提醒,紅肉類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最高,民眾可以白肉取代紅肉,此外也要避免選擇遠洋漁業的海鮮類食材,多選擇當季量產或成熟期短的漁獲。
「乳品類」陳郁臻營養師提到,乳品的來源為二氧化碳排放高的牛隻,建議攝取量達每日建議量即可,並選用國產原味乳品,避免加工乳品,如:調味乳、起司等。
7類食物低碳指引-蔬菜、水果、油與堅果、水
「蔬菜類」陳郁臻營養師建議,每天需攝取≧3份,並選擇當季與當地種植蔬菜,且無施肥蔬菜或用低二氧化碳排放肥料施肥的蔬菜,蔬菜生長期愈短,碳排放就愈低,如:地瓜葉、小白菜、空心菜等葉菜類。
「水果類」陳郁臻營養師表示,水果也應選擇當季與在地種植的水果,避免選擇果乾與果汁等,多攝取原型態水果類。
「油脂與堅果種子類」陳郁臻營養師提到,應選擇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為油脂來源,而且要少精製的植物性油脂,如:初榨橄欖油、葵花油等,也可使用堅果入菜,建議堅果每天攝取1份,避免炸物、過度加工油脂。
「水分攝取」陳郁臻營養師表示,除疾病因素須限水者,每日水份攝取應達每公斤體重30毫升,並應以水取代飲料,減少精製糖與精製澱粉(如:珍珠、芋圓等),也可減少飲品的包裝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