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目前臺灣成年人中,B型肝炎帶原者約占15至20%。由於肝臟是個無聲的器官,且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但B型肝炎帶原者大部分(約90%)是毫無症狀的健康帶原者,所以往往會忽略B型肝炎定期追蹤的重要性。只有在肝炎發作時,因疲倦、食慾不振、噁心、嘔吐、全身無力、黃疸、茶色尿等的症狀才就醫,但此時病程可能已進展到較棘手的肝炎、肝硬化或肝癌了。
只要有B型肝炎都應定期追蹤 不容小覷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陳季杏說明,B型肝炎帶原者依追蹤時間,可分成兩類,一類是健康B型肝炎帶原者,也就是肝功能正常,肝臟無發炎的證據,也沒有纖維化,低病毒量狀態,應每半年進行血中的甲型胎兒蛋白(AFP)及影像學腹部超音波檢查,監測是否有肝癌的發生。另一類是活動性B型肝炎帶原者,應詢問醫師是否符合治療的條件,若符合治療條件則應積極治療,並每三個月追蹤肝功能及血中病毒情況,評估治療成效。
而肝硬化、肝癌篩檢,建議每半年至少做一次超音波檢查及甲型胎兒蛋白(AFP)。若已經有嚴重纖維化或是進展到肝硬化,追蹤的間隔則縮短為三個月做一次腹部超音波及甲型胎兒蛋白檢查,以利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主要傳染途徑為母嬰垂直傳染 截斷傳染途徑很重要
陳季杏指出,B型肝炎帶原者最主要原因是經由母嬰垂直感染,新生兒感染後有90%會成為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而在成年時期才感染B型肝炎病毒的病人,發展成慢性帶原者比例小於5%。自民國75年開始,一項臺灣公衛的重大成就,將B型肝炎疫苗列入新生兒常規注射,而使得B型肝炎帶原者比例顯著下降。至於B型肝炎的傳染途徑,主要是經由血液或體液感染。
傳染途徑可分為:
1、母嬰傳染:俗稱垂直傳染。由B型肝炎帶原者的母親,生產時將B型肝炎病毒傳染給寶寶,這是早些年台灣B型肝炎盛行的主因。但自民國73年政府推動新生兒得以施打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以預防垂直感染的公共衛生政策,又加上普遍施打B型肝炎疫苗,此種傳染方式已大幅減少。
2、水平感染:即為血體液接觸傳染。健康者接觸到帶有B型肝炎病毒的血液,經由傷口或黏膜而被傳染,例如:打針、輸血、血液透析、針灸、刺青、共用刮鬍刀、牙刷或不安全的性行為等都有機會造成感染。
B肝日常應注意這些事 定期追蹤莫輕忽
陳季杏提醒,B型肝炎病人自身該注意的事項,應避免抽菸及過量喝酒、避免服用來路不明的偏方以減少肝臟的負擔、若性伴侶沒有帶原也無抗體,建議接種B型肝炎疫苗,或是性行為時使用保險套以預防感染。
此外,只要有B型肝炎,一定要定期追蹤。若無感染過B型肝炎病毒,也可至醫療院所抽血看是否有足夠保護力的抗體,若不足,應立即施打B肝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