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心室中膈缺損是常見先天心臟疾病,一般多在嬰兒剛出生時即被發現且治癒。而一名42歲邱小姐因出生時醫療未完備,當時並未察覺,導致成長過程多次感染,甚至曾罹心內膜炎,一度危及生命。在羅東博愛醫院心臟血管內科與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心臟科鍾宏濤主任合作下,為邱小姐執行心導管關閉心室中膈缺損手術,了卻「心頭大患」,往後邱小姐心臟感染風險大幅降低,成功案例創宜蘭首例。
先天心中膈缺損 年紀愈大愈嚴重
心臟左、右心室中間有一片中膈,隔離動靜脈血液,當中膈出現缺損破洞,使得血液不正常竄流互通,即是心室中膈缺損。小時候症狀輕微,長大後症狀易愈趨明顯,不只肺部會因充血嚴重而引發肺高壓,呼吸易喘,也容易因口腔細菌進入心臟血管而感染引發心內膜炎,更甚可能導致心臟肥大、心臟衰竭。
邱小姐國小時因一場高燒,發現自己有心室中膈缺損,過去曾因感染心內膜炎住院長達一個月,讓她生活過得非常謹慎,不只避免劇烈運動,洗牙看牙齒時也會先服用抗生素杜絕感染風險。面對宿疾,邱小姐因害怕手術,過去20年來僅透過服藥保守治療,遲遲不願手術處理。
治療中膈缺損 微創免開胸
心臟血管內科蕭如豐醫師解釋,過去多透過開心手術修補心室中膈缺損,但須切開肋骨、留下傷口,讓病人聞之卻步,近年在技術發展成熟下,經心導管關閉心室中膈缺損手術微創且成效佳,才讓邱小姐動了進行手術的念頭。
心導管室主任徐仁德醫師、蕭如豐醫師與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心臟科鍾宏濤主任跨院合作,在反覆檢查定位後,將0.5公分的封堵器由病人鼠蹊部以心導管植入,經血管引導至心室中膈缺損處,穩固填封缺口。術後醫療團隊密切觀察心臟血液流向,確認流速流向正常,宣布手術成功。微創手術傷口小、復原快,但手術前病人需服藥將肺部壓力降低,術後也須用藥避免身體對金屬封堵器產生排斥引發血栓。後續須定期觀察肺部壓力、心臟結構,確保心臟狀況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