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公告從2018年9月起正式開放細胞治療,不僅可嘉惠病人,更將推動醫療生技發展。幹細胞療法可用於治療哪些疾病?台灣民眾將能如何受惠?花蓮慈濟醫院林欣榮醫師長年在幹細胞領域持續努力及貢獻,且聽他現身說法!
細胞療法 提供癌症及重大疾病患者新選擇
目前幹細胞在醫學上最主要的應用方式有兩大方向,第一是再生醫學,第二則是癌症醫學。林欣榮醫師指出,其實國內已有許多醫師長年進行臨床試驗,在細胞療法領域累積了豐富的知識,包含末期癌症、退化性關節炎、慢性缺血性腦中風、顱腦損傷、脊髓損傷、大面積皮膚創傷,以及惡性腫瘤經手術或放射治療、化療後的後遺症,均可採用細胞療法診治。
以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外科運用多年的「內生性幹細胞療法(G-CSF)」為例,該療法可以讓骨髓幹細胞增生十倍,吸磁效應可吸引幹細胞到腦部修補受傷處,促使自行分化成腦神經、血管等細胞,因此有助腦傷患者迅速恢復,更可保護神經,使腦神經不致因中風缺血而壞死,同時具備抗發炎作用,抑制中風處的發炎組織及細胞。
抗病回春 讓患者找回生命尊嚴
林欣榮醫師指出,花蓮慈濟醫院的「骨髓幹細胞中心」每年協助配對、移植骨髓幹細胞,25年來嘉惠海內外超過5000位患者,2017年起更陸續啟動「以自體脂肪幹細胞(ADSC)腦部移植治療陳舊性腦中風」、「以人類臍帶血單核細胞治療急性腦中風」等人體試驗。原因很簡單,「我們的目標就是讓昏迷的病人醒過來,躺著不能動的病人站起來,不能走的病人跑起來!」曾有巴金森氏症患者在接受內生性幹細胞療法後,病情變得穩定;也有中風患者在接受治療後,搭配復健及中醫針灸治療,無法活動的雙腳在短短一個月內就可逐漸彎曲,甚至能從輪椅上順利站起。讓一個原本需要他人服侍生活起居的患者逐漸復原,進而能夠自己照顧自己、找回生命尊嚴,就是細胞療法最令人欣喜的成就。
因此,內生性幹細胞療法(G-CSF)不僅可增生幹細胞、修復身體受傷部位,更能同時結合中醫科、整形暨重建外科、復健科等跨科主治醫師會診,包含中醫科中藥調理、穴位針灸與敷貼,整形暨重建外科高壓氧治療,乃至復健科物理與職能治療,這是一支完整的細胞治療團隊,針對患者的個別需求進行治療調理,更可望縮短恢復期,為患者帶來更多的復原希望。
《特管法》鬆綁 民眾將無須跋涉至國外求診
《特管法》開放了六項細胞治療技術,雖然療效令人期待,但民眾更關心的是費用。林欣榮醫師指出,細胞療法的對象是標準治療無效或實質癌第4期病人,衛福部將來可能會以「療效」來收取費用,意即治療有效的費用會比無效案例高,雖然所費不貲,但仍比不過在國外就診的龐大費用,風險也更低。「與其讓台灣患者花錢、花時間到國外求診,不如在國內好好接受治療!」因應《特管法》的鬆綁,細胞療法將有更多發展空間;台灣民眾在面臨絕症、重大疾病時能有新的選擇,未來不僅無須長途跋涉飛往國外就醫,更能在國內醫療院所接受更精準且有效的治療。
林欣榮醫師進一步表示,台灣衛福部不僅深入研究日本法規,也諮詢過國內相關專家,才研擬出屬於台灣的《特管法》,這些無非是為了幫助國內患者、扶植相關生技產業,臨床上也將能累積更多案例。長遠來看,對台灣醫療整體發展都將有實質助益。這是患者的福音,也是台灣醫療業界的福音,期待政府在未來積極挹注相關經費,讓細胞療法持續發展,更進一步守護國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