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氣管、牙齒都印的出來,3D列印成醫師得力幫手!「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將於6/27-30在台北世貿一館盛大展開,台灣有知名3D列印代理商展示光固化3D列印機的醫療運用,其能將胸腔鏡微創手術術前患者的氣管、支氣管等構造,重組為3D影像,醫師在手機就能模擬手術難題,降低手術風險。
3D列印夯 成醫療得力助手
3D列印屬於「積層製造」技術,利用電腦控制一層一層堆疊出各種幾何結構,使生產產品像印表機列印文件一樣方便,使人類進入第三次工業革命「製造數位化」時代。
由於其利於製作複雜結構,以及能夠客製化設計出和病患身體相符的醫療器材,在各類外科及醫療輔具等領域應用廣泛,尤其透過3D列印技術可有效縮短工件設計、製作時間與開發費用,提升生產與醫療效率前景可期。
台灣有3D列印代理商引進國際3D列印系統的設計和製造商的光固化3D印表機,一台機器可以放入不同材質的材料,且更換相當簡單,不會原料殘留;另外,其中文介面使用相當方便,不會使用的初學者也能輕鬆上手,從工業、教育,也為多家醫療單位採用。尤其,光固化3D印表機使用便利、快速,非常適合學術或是醫療微量生產,成為「創客」解決問題的工具。
優化外科手術 助牙齒術前評估
防醫學院日前就曾利用醫用3D列印技術,優化胸腔鏡微創手術。胸腔鏡微創手術是目前胸腔外科執行肺腫瘤切除手術最常用的方式,然而由於腫瘤位置刁鑽,增加手術困難。對此,團隊結合3D列印技術,可將患者氣管、支氣管、肺動脈、肺靜脈等邊界定位出來,醫師可事先由重組影像了解患者的器官位置,模擬手術進行時可能遭遇的風險,減少術後時間,增進手術安全。
臨床上,整形外科也以電腦斷層掃描眼眶骨破裂病人患處,透過軟體設計,將預計執行手術的部位,做出3D列印模型便於術前模擬,確定手術施作位置,成功執行多起眼眶重建手術,不僅可以縮短手術過程,且能夠有效縮短病患復原時間。
此外,3D列印技術更廣泛運用於數位牙模口內掃描,根據患者口腔和牙齒排列,牙科助理在不用非常專精的訓練下,也能量身訂做出隱形矯正器。另一方面,牙醫師也能透過3D模擬影像,讓患者在術前得知治療後的模樣,有效提升患者滿意度。
醫療運用廣 醫學教育up
除臨床應用外,3D列印技術也能用於醫學教育現場,結合數位標籤,列印出的骨頭甚至能夠「自我介紹」,讓醫學生更快速吸收知識。
隨著技術進步,未來3D列印技術將朝列印細胞、細胞支架、器官等生物列印發展,或可解決器官供應問題,改變器官移植、癌症治療和新藥開發等領域。
深入3D列印醫療應用 2019台灣國際醫療展
若民眾想進一步了解3D列印的醫療應用,歡迎於6/27-30至台北世貿一館參加「2019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在C0609攤位尋求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