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健保給付不足,醫院靠藥價差「以藥養醫」早非秘密,但藥價差會影響民眾嗎?醫改會藥品政策組召集人高雅慧指出,曾有民眾投訴醫院換藥後,醫師無法開立原來的藥品品項,也無法去別處領藥,民眾只能領不習慣的藥。另一方面,若是醫師開立「特定」卻「不必要」的藥品,更徒增用藥安全風險。她呼籲衛福部與健保署,落實處方箋交付民眾,自由選擇調劑藥局,並執行「實價登錄」揭開上游藥廠至醫院的交易資訊,反映真實藥價差。
醫院確實交付處方箋 維護領藥的權益
健保署為鼓勵醫院和藥商殺低藥價,針對各藥物以健保價給付,若醫院取得低於健保的藥價,就能賺取兩者間的藥價差。高雅慧舉上述案例表示,「醫師交付處方箋(藥單),民眾取得處方箋,自由選擇去哪領藥是權益。」當醫院為賺取藥價差,限定民眾只能在醫院領取特定藥品,甚至不領藥就無法預約下次門診,已損害民眾用藥權益。
「民眾領了不習慣的藥,可能不會乖乖吃藥,疾病當然控制不好。」高雅慧進一步指出,當處方箋沒有交付民眾,若民眾對藥有疑慮,別的醫師、藥師也很難幫忙解惑,鼓勵民眾去釋出處方箋的醫院或診所看病。
藥價差影響用藥安全 先問有沒有必要吃藥
藥價差也會影響用藥安全?高雅慧強調,吃藥不是吃食物,有病才吃藥,談安全前必須先釐清吃藥必要性。「用藥第一原則『該用則用,不該用不要用』,再來才是選適合個人的藥,才有效又安全。」例如血糖、血脂和血壓偶然高一些,就需馬上吃藥嗎?她解釋,若是微幅上升,可能是壓力、情緒或飲食,醫師應鼓勵患者,先運動、控制飲食與體重,不行再吃藥。假使醫師的開藥反應在績效上,加上患者無法判別治療選擇,吃了不必要的藥,不僅浪費健保資源也徒增用藥風險。
高雅慧針對醫院如何採購藥品舉例,胃藥價格不同,但民眾無感,反正健保付錢,但若醫院議價時只選擇藥價差高的廠牌,要求醫師只能開該廠牌但價格較高的藥,「兩塊錢就一樣有效的藥,何須選10塊錢的?」如果是自掏腰包,人之常情一定會選兩塊錢的,也會注意符不符合效益。
專家向健保署喊話 落實「實價登錄」
如何處理藥價差?高雅慧說明,藥品出廠時有售價,比如藥廠定藥價1元,給物流3元,最後經銷商4元賣給醫院變5元。然而,「健保藥價調查只查到醫院5元、經銷商申報4元的交易價,經手廠商的價差流向卻不清楚。」
高雅慧解釋醫改會的主張,由於「交易資訊不夠透明化」,政府不僅無法杜絕醫療院所靠給病人吃藥獲利,對藥價差只著眼表象的藥價控制,不關心藥價差的流向及用途。導致醫院與藥廠談好以較低的價格採購,卻要求藥廠出貨給醫院老闆親屬所設立的人頭公司,轉一手買低賣高再賣給醫院。而藥價調查時,健保署如果僅以最後的交易價格計算,無形中墊高了最後藥價調查的平均價格,也讓那些在交易過程中握有特殊權力的人能夠上下其手,透過各種手法將藥品與特材之價差,放入自己口袋中。
雖可理解健保給付不足,醫院靠藥價差養醫,但高雅慧建議,健保署應落實「實價登錄」,作為揭開交易黑幕的手段。醫改會建議修法要求上游藥廠、中盤商乃至最後醫院購入之各階段交易價格均上網登錄,亦即藥品與特材在每個階段的交易價格全程公開。如此不僅可以知道各階段的交易價格,也得以看出過程中是否有異常價格、不當交易、特殊的交易廠商。揭開藥價黑幕後,將有助於健保資源用在醫療人力與品質的改善,確保民眾用藥安全和效益。
高雅慧更呼籲,希望更多民眾關注用藥的權益與安全,如果多數人還是抱持「醫師開什麼藥,反正不用多花錢」,其實有害醫療品質,也浪費了所有人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