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周刊記者顏瓊真報導】台北市東區商圈空置率不斷攀升,市長柯文哲受訪時首度鬆口表示,「高房租比高房價殺傷力更大」,市府慎重考慮徵收「空店稅」。房產專家李同榮直批徵收「空店稅」簡直是毒藥,柯P市長是拿商圈生命錯裝葉克膜,令仍有機會的東區商圈岌岌可危,李同榮並提出東區商圈衰退的三大核心問題與三大解決良方。
李同榮強調,東區商圈因地理位置絕佳,並沒有衰退到完全沒落的地步,綜合歸納其真正衰退的核心因素有三:
(一)消費型態M型化的轉變:
新零售市場起飛,商店聚客力朝向M型兩極化,一方面消費朝向大型百貨、大賣場等大型展售場,諸如鼎泰豐餐廳、UNIQLO服飾等須要大空間的品牌逐漸有往大百貨商場聚集現象,另一方面消費朝向小型化的網路品牌商店,由空到陸的O2O消費模式,因此,東區商圈大坪數空間的商店動輒數百萬租金,很難維繫一般零售業的生存,反觀忠孝東路四段巷弄商圈小店面租金雖不低,但也形成網絡商品一條街的新零售商店市集商圈,這顯示消費型態改變也會改變商圈發展。
(二)商圈不斷新增所引發的競爭與轉移態勢:
台北市內外商圈增加與競爭,導致商圈產生轉移與排擠效應,過去新北市消費行為大部份往台北市聚集,近年來捷運三環三線、桃機加輕軌陸續開通,已經新創諸多新興商圈,包括新板府前商圈、林口Outlet 與影城、淡水嵌頂美麗華影城、未來包括新莊新店還會新增了很多主題性商圈,加上台北市信義計劃區商圈不斷擴展吸引高價市場,西門町商圈持續吸引年青族群與觀光客等等因素,台北東區因此少掉許多外來人潮,又面臨東區與西區商圈夾擊,一旦缺乏創新求變,就逐漸失去商圈的競爭力,這就是傳統商圈市場消長的自然機制。
(三)商圈發展缺乏創新定位與活化主題:
早期西門町曾經以中華商場與電影街成為台北市購物與休閒消費主流商圈,二十年前受商圈東移與商業型態轉變影響也曾沒落一時,但經過板南捷運開通後,加上市府的創新改造計劃,增闢徒步區,近十年商圈已風華再現,成為年輕人與國內外觀光客必遊之地,西門町重新定位吃喝玩樂的活化元素,讓商圈能起死回升,這就是商圈創新蛻變的成果。反觀東區商圈未能發揮中心地理位置優勢,商圈發展延襲傳統且順其自然,而大巨蛋興建又遙遙無期,整體商圈缺乏優勢的主題定位與吸引力,市府不考慮創新的活化元素,卻考慮採納學者意見徵收空店稅,勢必會將加速商圈的沒落與沈淪。
李同榮進一步指出,要解救東區商圈不能治果(空置率),要能治因,他同時針對上述三大核心問題,提出三大解救東區商圈的良方:
(一)商圈要重新創新定位,聚焦主題:
西門町已經很明確定義平價的休閒觀光娛樂消費市場,信義計劃區也明確定位以101為主軸的高價百貨購物聚集商場,東區商圈總要在吃喝玩樂與購物型態找出活化元素,例如由巷弄發展出網路新零售一條通、二條通、三條通或活化地下街,這些發想都有待市府用心規劃。
(二)配合主題商圈定位,舉辦創新活動,讓人進得來:
人要進得來,商圈才有活力,高雄的城市行銷值得借鏡,以愛河為主軸發展愛情產業鏈,不斷的舉辦活動行銷城市特色。台北市府應該在東區選擇適當廣場,或在巷弄間開闢徒步區,配合商圈定位,定期舉辦創新活動,以具有特色的商圈誘因,吸引人潮進來,只有人進得來,貨才銷得出去。
(三)大巨蛋要活化東區商圈,不要變為東區大毒瘤:
柯P市長既然是急診權威,快刀卻不能斬亂麻,大巨蛋問題延宕多時,再不解決就會成為東區大毒瘤,更使得東區商圈的再生產生障礙,商圈不能活化,大巨蛋問題不解決,自然缺乏了點火的主要動能。
李同榮最後指出,東區商圈發展的解救方案,不能靠學術,也不能靠醫術,更不能靠稅制,若市府提出不切實際的學術理論一定會誤事,如同在未垂死的病人錯裝葉克膜也會誤人,錯用空店稅制救商圈不但是誤事誤人且加速商圈沒落沈淪。唯今之計,只有真正找出東區商圈衰退的核心問題,並提出正確有效的解決方案,才是城市治理的最高指導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