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一名70歲林先生因脊椎受傷住院,期間因發燒疑似感染,而使用抗生素,在感染受控後,卻產生嚴重腹瀉,經糞便檢驗及大腸鏡檢查,證實為困難梭狀桿菌感染併發偽膜性大腸炎。多次腹瀉導致虛脫造成呼吸衰竭,並且需仰賴呼吸器。家屬還發現病人認知功能異常,搞不清時間、地點,一度以為是失智。經跨團隊詳細討論病情後,由肝膽胃腸科陳冠至醫師為病人做「糞便微菌叢移植」。取用檢驗合格的糞便進行手術,隔日即改善長達數月腹瀉問題,認知功能也恢復正常。
困難梭狀桿菌是什麼? 透過糞口傳染
亞東紀念醫院肝膽腸胃科陳冠至醫師說明,引起病人嚴重腹瀉的「困難梭狀桿菌」,是一種革蘭氏陽性、會產生內孢子的人類致病菌,感染途徑是透過糞口傳染,通常是接觸到被困難梭狀桿菌汙染的環境,而後再由口食入。
正常腸道具有平衡的腸道微生物菌叢多元性,一旦腸道微生物菌叢多元性遭受破壞,通常是因為使用抗生素,再加上困難梭狀桿菌食入體內,就有機會在腸道內伺機繁衍,造成偽膜性大腸炎,造成嚴重腹瀉,好發族群為使用抗生素,醫療機構住民,以及大於65歲以上的老人。
困難梭狀桿菌如何治療? 糞便微菌叢移植
困難梭狀桿菌造成的腹瀉,容易復發且嚴重可能導致死亡,當復發性或嚴重感染時,經常規治療方式無效時,可以考慮用糞便微菌叢移植來進行治療,其治療原理是藉由移植健康者的糞便到患者腸道內,以重建腸道微生物菌叢的多元性,進一步使得困難梭狀桿菌無法生存,讓腸道黏膜回到健康狀態,達到治療目的。
認知功能改善機轉 「腦-腸-微菌叢軸線」理論
為何病人的認知功能也如同腹瀉,在糞便微菌叢移植後明顯改善,其背後機轉可用近期相當熱門的話題「腦-腸-微菌叢軸線」來解釋,藉由這條軸線,腸道內的微生物菌叢,可透過一些代謝產物將訊息傳回大腦,而大腦也可將信息傳到腸道,如此雙向的訊息傳遞得以維持身體健康恆定。
一旦腸道的微生菌失衡,繁殖快速的壞菌可能分泌過多代謝產物,經由血液循環到全身器官,進而影響生理機能,甚至影響到腦的運作;也因此藉由糞便微菌叢移植,改善腹瀉症狀的同時,病人的知功能也隨之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