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耳朵常常覺得悶悶、怪怪的」、「為什麼呼吸聲特別大,講話時回音感很重」,小心有可能是罹患了耳咽管開放症!林口長庚耳鼻喉科主治醫師趙偉傑表示,門診中確實有一半的病人,因減肥或是糖尿病引起體重快速下降,使得耳咽管脂肪流失,誘發上述症狀。
調節耳朵內部壓力 協助中耳腔排除細菌
趙偉傑醫師說明,耳咽管位於鼻腔最後端,主要連結鼻腔與中耳腔,由於中耳腔屬於半密閉空間,被耳膜覆蓋。主要功能為調節耳朵內部壓力,類似一個活門,當需要調節耳朵內部壓力時,人體會不自主進行吞嚥、打呵欠的動作使其張開,把新鮮空氣從鼻腔送入耳朵內,平衡內部壓力。
耳咽管除了具有平衡耳朵內部壓力功能外,耳咽管上面的纖毛,還能把耳朵產生的黏液及細菌,往鼻腔送出去,協助排空中耳腔內不乾淨的物質。
「耳咽管」像一道門 脂肪流失太快關不緊
趙醫師進一步指出,耳咽管通常處於關閉狀態,可以想像為日常生活中的一道門,除了能夠開與關之外,門與門框之間會有門縫,當門縫過大時,一旦外面的風吹進來,就會產生漏氣情形,等於門無法關緊,形成所謂的「耳咽管開放症」。
特別是耳咽管旁的脂肪,只有不到1公分的量,若因過度減肥瘦太快,影響耳咽管周邊脂肪量變少,就會有症狀。另外,在大量喪失水分時,造成局部黏膜變得乾澀也會萎縮,同樣會產生「耳咽管開放症」。
低頭、彎腰自我檢測 二方法簡單快速判斷
如何自我檢測,有二項簡單方法,趙偉傑醫師表示,如果發生症狀時,只要低頭、躺下來或坐在椅子上,頭彎腰靠近膝蓋,會覺得耳朵悶、聽不清楚的狀況變好了,就極有可能是此症。因為在低頭時靜脈回流至頭部,促使耳咽管附近的血管及周邊黏膜跟著膨脹,此時,耳咽管開放漏氣的空間減少,讓症狀暫時得到緩解。
另外,以鼻子用力吸氣,把耳朵裡的氣抽出來,耳內壓力會暫時平衡,這也是為什麼慢性耳咽管開放症患者,常會用力吸鼻子,這樣做會讓耳朵較舒服一點。
多喝水緩解症狀 避免講話太快、過度運動
趙偉傑醫師說明,患有耳咽管開放症的人可以多喝水,因為當身體水分夠多,鼻腔內的黏膜也會比較飽滿,減少耳咽管漏氣的情況,只要多喝水,至少能使症狀發生的頻率下降。
同時也要避免處於缺水狀態,例如講話太快過多,水分容易蒸散;運動時,大量喪失水分也會更嚴重,有時重訓或是跑步過喘,耳朵裡好像都是自已呼吸聲,這是因為耳咽管處於半開放狀態。
建議減肥應循序漸進 使耳咽管功能恢復平衡
治療方式,主要會讓患者的鼻子裡,多一點水分,趙偉傑醫師表示,例如以溫和藥水或是生理食鹽水沖洗鼻子,讓水分暫時存留在耳咽管周邊,當然不只要治標也得治本,針對原本的問題進行處理。
最後提醒正在瘦身的民眾,應循序漸進減重,平均一年減7、8公斤即可,讓原本失常的耳咽管功能慢慢恢復,自動取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