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的波段上漲行情,都對應著一個具有相對優勢的買點價格區間,這個區間我們稱之為「起漲點」。起漲點不是波段的最低點,每波調整或下跌的低點只有一個,以多次操作的角度來看,很難每次都買在波段的最低點,這是神仙才能辦到的事。起漲點是一個上漲機率較高的價格區間,它可以是一天也可以是一週內的價格區間。價格區間的大小取決於行情的級別和空間。
起漲點是最有可能買了就漲的買點,但也並不能保證百分之百的勝率。交易是勝率與盈虧比的遊戲,沒有人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勝率。一般情況下,只要讓勝率與盈虧比滿足期望,就能讓資金穩步成長。例如交易者找到了一種方法,它的勝率是50%,盈虧比是3:1,也就是說,只要嚴格按照這種方法操作,那麼平均每兩次出手會出現一筆獲利和一筆虧損,獲利是虧損的3 倍,假設平均虧損是10%,那麼平均獲利就是30%。勝率愈高,盈虧比愈大,利潤則愈高。不過,通常隨著勝率的提高,盈虧比會降低。
存在勝率高達80%以上的方法,高勝率意味著停利點低,偏重靠高勝率取勝的通常是偏短線的方法。反之,也存在勝率低於40%的方法,低勝率意味著停利點高,偏重靠大盈虧比取勝的通常是偏長線的方法。
提到起漲點,應該是在順勢理念之下的方法所判斷出的買點。我們以波浪理論中的5 個上升推動浪和3 個下降調整浪為例,來說明一個級別上的起漲點,如圖2-23 所示。
上圖2-23 顯示的是波浪理論中的標準價格波動結構。從左到右,a、b、c 為調整浪,1 至5 為上升推動浪,接著又是a、b、c 調整浪。我們依此標準結構,來說明起漲點和下跌點的位置。
按照圖中的型態,如何操作能獲得最大利潤?很明顯地,第一個c是整個結構的最低點,5是最高點。那麼是否要買在c的位置、賣在5的位置呢?這兩個極值點是理論上能使利潤最大化的買賣點,但這是在事後的圖上才能看出來,實際操作中,我們不知道c和5具體會停在哪個位置。你可能認為買在了低點,但實際的價格走勢卻可能繼續下跌,甚至還可能走出下跌延長浪。
雖然這是一張靜態圖,但我們要像看動態行情那樣去分析思考。我們不知道第一道調整浪a、b、c 到哪裡停止;但我們知道,在下跌中進場的是左側交易,而順勢買在起漲點應該是右側交易。下跌不測底,不管它跌到哪裡,總會有一個底,然後走出第一條腿,突破下降通道,這就是圖中的第1 浪。當出現突破下降通道的第1 浪時,我們知道,下跌趨勢被打破了。然後發生回檔,出現第2 浪。同樣,我們不知道第2 浪到哪裡結束,如果它跌破c 的低點位置,那麼這道第2浪就不成立。
起漲點出現在2 浪結束之後,3 浪突破1 浪高點的位置,圖中標出的A 處。同時,把停損設定在2 浪結束位置,這是我們為搏3 浪所願意付出的代價。我們在前面提到過,起漲點也不是100%會上漲的,但它一定會有機率優勢。假設我們在A 位置買進,那麼也存在走不出第3 浪(主升段)的可能,前面的1 浪(或可能是a 浪)與2 浪(或可能是b 浪)可能是又一個三浪構成的調整浪,如圖2-24 所示。
圖2-24 顯示的是可能走不出主升3 浪的情況。在A 買進之後,到c 轉頭向下回落。我們的停損設在原來的2 浪,也就是「2 或b」的終點位置。當價格跌破C 處的價位時,就要出場接受虧損。圖中用虛線畫出的a、b、c 浪是可能的新一波調整。
繼續回到圖2-23 中走出第3 浪(主升段)並且起漲點成立的情況。在A 買進之後,後面完成了一波上升5 浪結構,然後又開始一波3 浪調整。與起漲點同理,下跌浪a 跌破上升通道,打破上升趨勢,然後在跌破前低a 的位置(下跌點)離場。這樣,從A 到B 就完成了一次波段操作,買在起漲點A,賣在下跌點B。
同樣,我們也不知道5 浪結束在什麼位置,在形成下跌點之前,只需要跟隨趨勢,趨勢沒有完結就繼續持股。在靜態圖中,你會知道賣在5 浪頂端的利潤最大,但5 浪在實際操作中也可能走出延長浪。B 位置是右側交易的賣點,如果是選擇左側賣點,你可能運氣好,賣在高於B 位置;也可能運氣不好,賣在上漲途中。平均來看,實際效果與B 位置大致相同,甚至靠感覺不如一致性地執行按B 點賣出,而且靠感覺操作很容易亂做。
最後歸納一下這個完整的模式,它可以作為一個標準的理論模式。我們假設這一模式的勝率和盈虧比符合前面所提:勝率是50%,盈虧比是3:1,平均虧損是10%,平均獲利是30%。我們用10%的停損(A 到C 的距離)來搏30%的獲利(A 到B 的距離)。在50%的勝率下,平均每兩次出手會賺一次30%,虧一次10%,兩次出手的利潤是20%,一直這樣操作下去一定是獲利的。
這兩幅圖能夠透露出很多資訊,細心的交易者還可以觀察一下,前面的底部和後面的頭部型態,它們分別是頭肩底和頭肩頂型態,這也是兩種常見的底部和頭部反轉型態。一些型態、比例、結構、級別、週期、循環,還有操作策略等,都在圖中有所顯示,我們應該反覆思考領會其中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