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切斷華為先進製程晶片供應鏈,讓大陸確實感受無「芯」之痛,騰訊《財經》雜誌認為,台積電轉向先進製程,28奈米以上成熟製程所留下市場缺口對陸廠確實是機會,但陸半導體代工業還有許多功課要做,業界人士也點出陸廠與台積電最大差別,在於陸廠只做到「能用」,遠比不上台積電「好用」。
報導指出,台積電今年第3季財務報告換算後顯示,其所代工智慧型手機和高性能計算中使用28奈米以上製程約佔25%。28奈米是目前成熟、先進製程分野,而根據去年全球半導體晶圓出貨市佔率,先進製程佔48%,成熟製程佔52%,成熟製程當然是充滿機會的市場。
先不考慮到先進製程分野可能快速被推到14奈米,即使是28奈米要從台積電手中搶單也不容易,生產物聯網感測元件與智慧穿戴裝置晶片商久好電子創辦人劉衛東就表示,從市場競爭角度,陸廠大幅從台積電手中搶下成熟製程訂單可能性不大,難度跟做CPU要替代英特爾(Intel)一樣。
業界分析,陸廠相較台積電的優勢大概只有比較能滿足客製需求,這也是買賣方市場法則結果,因為台積電通常是擔心產能滿載無法接單,而不是訂單不夠,很少為了單一客戶需求專門客製,除非客戶是蘋果、華為、高通、聯發科或ADM,而陸廠更能配合設計端需求。
不具名中國科學院研究員和多名半導體業人士指出,大陸代工廠成熟製程能力已經能滿足大部分客戶需要,沒有太高技術壁壘,但與台積電仍存在能用、好用差距,要變好用,陸廠必須補足服務能力和產業鏈能力,例如台積電由於有產業鏈夥伴,因此在原材料缺貨時,可以靠長期累積的關係優先取得貨源,1994年張忠謀另外創辦世界先進也可以補充台積電產能在客製化方面不足。
該文也指出,大陸代工廠發展速度不快,就是因為缺少與客戶共同走試錯與升級流程,台積電能不斷在先進製程上發展,是因為很多設計企業已經有好幾代產品委託台積電代工,推動台積電能不斷突破製程節點和提高良率,反過來又提高台積電接單能力,形成良性循環。
《財經》雜誌以炒紅燒肉來比喻設計業客戶與晶圓代工廠合作關係,設計業者負責肉切成什麼形狀、和豆腐還是粉條一起炒,但用什麼火侯炒、怎麼調味是代工廠的事,就算肉切塊、選型差不多,但調味料和火侯不一樣,就決定了肉做出來的差別,這也是陸廠要向台積電借鑑之處。(中時王毓健)
原文來自:<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