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根據衛福部國家癌症防治計畫,107年健保治療癌症醫療費用首度破千億大關,為求改善健保財務困境,並降低自費病患的經濟負擔,健保署積極鼓勵醫院使用生物相似性藥品,迄今已給付十種生物相似性藥、十四個品項,其中三項為乳癌用藥,乳癌治療權威、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黃俊升樂見此事,表示讓癌友多一種選擇。
2017年台灣健保癌症藥物十大排行榜中,治療乳癌的標靶藥位居冠軍,一年給付金額高多達21億元,國外以及本土藥廠紛紛投入研發,多家成功研發相關生物相似性藥物。
黃俊升分析,從藥品研發順序來看,生物相似性藥的製造相對複雜,並非一般藥廠所能研發,藥費也不便宜,目前在國內約是對照生物藥的7-8折左右,另外追求市場上同時有經濟實惠的生物相似藥與新創生物藥品,能夠在市場上促進競爭,造福更多民眾。
「兩者在品質及安全性上並無差距。」黃俊升強調,雖然生物相似性藥屬於大分子藥物,製造上有一定難度,不過理論上,只要通過歐盟以及美國等政府部門認可,它與對照生物藥的安全性與療效一致。
黃俊升說,目前台大醫院尚未引進治療乳癌的生物相似性藥(標靶藥物),未來如果引進院內,又有健保給付,讓癌友可以多一個選擇當然是件好事。
台大藥學院院長沈麗娟指出,美國、瑞士、韓國等國際性藥廠均積極投入生物相似性藥的研發與製造,對於研發平台與生產品質的把關更加嚴謹,在上市前需通過嚴謹的臨床測試,驗證其療效與安全性,與對照生物藥無臨床意義上差異。
目前健保署有意推出藥品部分負擔,打開現行兩百元的自付上限,至於昂貴藥物,也可能推出病友部分負擔,由病友支付一定比例藥費,以落實使用者付費精神,並減輕健保財務負擔。
對此,黃俊升表示,這確實是一個思考方向,類似於昂貴醫材的自付概念,可以讓病友多了一個選擇,在與醫師討論後,依照病情以及自身經濟狀況,決定使用哪一種藥物。
沈麗娟則說,生物相似性藥引進國內,有助於健保節流,許多實施全民健保制度的國家積極縮短生物相似性藥進入市場的時程,甚至大量取代對照生物藥品。以荷蘭為例,在政策的鼓勵與支持之下,部分生物相似性藥的使用率超過九成,有效改善健保及民眾的財務壓力。
「我國健保財務壓力逐年擴大。」沈麗娟說,建議效法國外推動經驗,醫師、藥師、護理師應該做好醫病溝通;此外,健保應該擬定政策、配套措施,積極規畫整合。上路後如能緩解財務窘境,建議逐步鬆綁健保適應症的限制,讓更多病友可以獲得治療。
至於病人端,黃俊升強調,大部分癌友搞不清楚生物藥、生物相似性藥,當然不可能自行做出抉擇,建議在用藥之前,應與醫師溝通,接受評估,聽從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