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為了解民眾自費醫療經驗的實際狀況,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針對衛福部所規劃的自費管理政策進行調查,其中發現比價網上531個差額醫材品項,高達67.7%漲價品項直接漲到極端值,其餘三成漲價品項也趨近於極端值。醫改會執行長王梅影指出,健保署推出的政策實行不僅造成特定品項漲多過於降,其中醫改會民調也發現,比價網的使用度偏低,且僅5%民眾曾使用過。
醫材極端值變售價 部分醫材漲多降少
根據醫改會分析11月531個品項的價格變動情形發現,54%的品項提高價格,且近七成的漲價品項中直接提高到極端值,另外三成也是直接趨近於極端值,顯示極端值已經變成建議售價。王梅影執行長舉例,其中一家醫院之人工髖關節,漲幅高達252%,使用率第二高的塗藥支架和生物瓣膜也分別漲價39項,漲價29項,僅降價36項以及降價14項。
比價網民眾不買單 僅5%曾使用
王梅影執行長說明,根據全國《民眾自費醫療經驗調查》也發現,民眾不僅對健保署主推的比價網不買單,也僅不到一成的民眾,因為私人保險給付而選擇自費,相較下,47.8%民眾卻因自費醫療費用導致埋下家庭的經濟負擔,調查也顯示民眾對於同醫材在不同醫院的費用較無興趣,優先考量的則是自費品項是否適合自己、自費哪裡比健保更好以及預估收費的金額等問題。
為保障民眾知情權,衛福部應盡快修正現有醫病共享決策機制的不足;醫改會董事長劉淑瓊呼籲,哪些品項是漲價多的、哪些層級的醫院、幅度是否合理等,都仍須進一步討論合理性,健保署應逐步將自費或差額使用率高以及符合效益的項目逐步納入健保給付,並積極看待民眾如何看病,才能真正幫助民眾使用新醫療科技且減輕治療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