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60歲婦女,長期有膀胱漲尿疼痛、頻尿、急尿等症狀,雖曾就醫檢查,也被懷疑為尿道狹窄接受尿道擴張術,但症狀卻未見好轉,直到赴泌尿外科就醫檢查,排除泌尿道感染後經身麻醉下的膀胱水擴張手術,術後確診為間質性膀胱炎。患者出院回診後症狀已逐漸改善,但因水擴張效果不持久,因此申請玻尿酸做膀胱後續的膀胱灌注來加強治療,經治療後患者症狀大幅改善。
在台灣,從2002年的每十萬人有21.8位,到2013年已成長40.2位,其中女生是男生的3倍,又以大於65歲為高危險族群。奇美醫學中心泌尿外科主治醫師林才揚指出,間質性膀胱炎在臨床上是一種症狀組合的統稱,包括疼痛、腫脹等與膀胱相關聯的不愉感覺,且合併有下泌尿道症狀,並維持超過六週,同時沒有尿道感染或者其他致病原因,其中症狀多發生於漲尿時較為明顯,排尿後就會消除,就恐是此疾病引起。
林才揚醫師說明,間質性膀胱炎需經排除性的診斷,依據診斷工具排除混淆的疾病,且藉由全身麻醉的膀胱水擴張術,了解病患排水後是否會出現腎絲球狀出血點、出血斑等現象,並經尿道膀胱水擴張術診斷為潰瘍型或非潰瘍型,至於在治療上,因療法極多,因此必須針對患者症狀對症下藥,但仍無法根治。
保守治療、口服藥物、膀胱水擴張術等第一線治療,膀胱內灌注的第二線治療以及肉毒桿菌素注射、經皮電刺激術等第三線治療,甚至膀胱切除手術、膀胱成形術等第四線治療,治療前都得經醫師詳細評估。林才揚醫師呼籲,間質性膀胱炎因慢性、病因不明,加上易復發,目前尚未有效治療方式,因此若有相關症狀出現時,應盡快就醫,且治療過程應要有耐心,才能影響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