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六十多歲男性,患有多發性肝臟血管瘤及慢性C型肝炎,雖C肝經藥物治療後在血中已持續測不到病毒,但卻在定期追蹤發現,血中甲型胎兒蛋白(alpha-fetoprotein)逐漸上升,經電腦斷層檢查,除血管瘤外,於肝臟第7區域發現新腫瘤,確診為肝癌;由於其肝硬化且肝功能不佳,不適合進行大區域切除,因此採取腹腔鏡手術,於術中利用超音波定位將肝腫瘤完全切除,肝功能恢復後即順利出院,後續僅需定期追蹤。
肝癌為目前國內十大癌症死因第二位,每年有七千多人死於肝癌。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肝膽腸胃外科黃俊傑醫師表示,肝癌的主要治癒性治療為手術切除,小型肝癌且位置適合者亦可採取燒灼治療;其中,手術切除依舊是治癒率最高的治療方式,但病人是否可接受手術切除,主要取決於腫瘤數量、位置及預計切除後所剩餘的肝功能,若肝功能太差或需要切除的範圍太大導致剩餘肝功能明顯不足時,便無法進行手術,只能考慮肝臟移植或其他緩解性治療。
腹腔鏡手術 傷口小、疼痛感低
黃俊傑醫師進一步說明,傳統的肝臟切除手術需要在腹部切開一個長約15~35公分的倒L型傷口且必須切斷腹部肌肉,因此傷口較大較為疼痛;隨著手術技術與器械進步,腹腔鏡手術在肝臟切除的應用逐年增加,只需要在腹部開3~4個0.5~1.2公分的小傷口及一個取出切除檢體的傷口,因此切除的範圍較小,傷口也較小。
近年來研究也顯示,與傳統開腹手術相比,腹腔鏡肝臟切除手術傷口疼痛較為減緩,其出血量及輸血機率也相對較少。
肝癌復發、死亡率高 盡早診斷治療為上策
黃俊傑醫師提醒,肝癌的復發率及死亡率高,因此更需要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建議所有的B、C型肝炎、慢性肝病、肝硬化及有肝癌家族史的患者一定要定期追蹤;若是經檢查發現有肝臟腫瘤,建議找肝臟外科醫師評估最適合的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