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猝死新聞頻傳 小心致命性心律不整來襲
近年來頻傳年輕人猝死新聞,醫師表示,患者多數屬於心因性猝死,尤其是致命性心律不整,因為不正常電流影響心跳傳導路徑,往往來得很突然。
新光醫院心臟內科副主任蔡適吉醫師指出,患者有可能發生心房顫動或心室顫動等心律不整,一旦心臟亂跳、亂放電,無法有效幫浦收縮,就會導致患者沒有適量血壓輸出而倒下,若是來不及搶救,就會突然猝死。
找出高危險群 檢查揪出心律不整問題
致命性心律不整常常毫無症狀,因此提早預防很重要,有6至7成猝死發生都與心血管疾病有關,其他高風險群還包括心臟功能差、曾有心因性猝死家族史以及心肌病變等患者。然而也有患者是因為一般心律不整導致心肌肥厚,進一步造成心臟衰竭,間接提高猝死風險。
蔡適吉醫師舉例,若為心血管疾病患者且常有心悸問題,就能透過24小時心電圖,或14天,甚至有長達3年的心律監控等檢查,進一步找出致命性心律不整,一旦確認為高風險族群,就能安裝植入式去顫器。
蔡醫師進一步表示,植入式去顫器需在左胸開出約4公分的皮下傷口,沿著靜脈將電線植入到心臟,相當於體內AED,能在致命性心律不整發生時,適時給予電擊恢復正常心跳。國外研究指出,有裝體內去顫器的高風險族群,整體的死亡率相對未植入者可以下降達50%。
蔡醫師曾有收治一名60歲的孫先生,因為兒子猝死從鬼門關前搶救回來,認定自己也是高風險群,就醫檢查發現患有遺傳性心肌肥厚,才植入去顫器做預防性治療。
蔡醫師補充,裝置植入式去顫器一方面可以監控病人是否發生心律不整,作為調整藥物的依據。另外一方面,若患者出現惡性心律不整且持續時間長,去顫器也能適時給予電擊搶救。
目前植入式去顫器健保採有條件給付,不過致命性心律不整的發生除了去顫器,也需要搭配藥物治療降低發生機率。提醒高風險群有所警覺,小心猝死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