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膝蓋前十字韌帶受傷在運動員身上十分常見,不僅是一般民眾打球常見的運動傷害,連奧運國手們也難逃受傷命運,雅典奧運跆拳道金牌選手朱木炎,就親身帶著許多選手走過前十字韌帶受傷的復健之路,台北世大運跆拳道品式金牌選手李晟綱也曾受前十字韌帶損傷所苦,跆拳道選手蘇麗文更因前十字韌帶撕裂淚灑北京奧運場上。
根據統計,七成的前十字韌帶損傷來自長期的膝蓋承受減速、落地扭轉的力量,除了直接撞擊造成傷害,運動員們就是高風險族群。台灣運動醫學學會理事長林瀛洲醫師,以多年擔任中華奧會代表團隊醫及長庚運動醫學團隊召集人的經驗表示,前十字韌帶斷裂,如果不及時評估處理以及接受標準的復健治療,可能造成膝關節的反覆的不穩定,甚至提早產生膝關節退化。
膝蓋穩定靠十字韌帶 傷後復建重穩定與協調
前十字韌帶對膝蓋穩定十分重要,受傷後的復健著重在穩定度與協調度,評估回到場上的關鍵是運動員從事跑跳等功能性的恢復。台灣運動醫學學會秘書長、林口長庚復健科主治醫師吳致寬提醒,不只運動員會受前十字韌帶受傷所苦,一般民眾也可能因意外或者運動傷害發生前十字韌帶受傷,應及早至復健科門診評估治療。
林口長庚骨科部邱致皓醫師表示,前十字韌帶撕裂若合併其他構造例如半月軟骨的受傷,為了避免造成後續軟骨傷害,就要考慮手術。原則上還是先以肌力訓練為主,如果訓練後依然有膝關節不穩定的狀況,不得已才要開刀。
受傷不一定要開刀 嚴重影響運動選手生涯
奧運金牌選手朱木炎分享到,前十字韌帶受傷對選手來說不是小事,以目前作為教練的角色,要照顧選手的情緒,也要跟醫療團隊討論,是否需要開刀、後續復健需要哪些訓練等等,畢竟前十字韌帶損傷可能讓運動選手的生涯戛然而止。
世大運金牌選手李晟綱提到,前十字韌帶受傷時,大腿股四頭肌肌力變得很差、無力,膝蓋的穩定度變得很差彷彿軟腳。跆拳道選手蘇麗文也回憶,在北京奧運受傷的當下,感覺到的是膝蓋跟小腿的分離及劇烈疼痛,即使想咬牙撐下去比賽,也沒有辦法,心中無比悔恨。以自己經驗來說,受傷後的復健不只是6到9個月,而是一輩子的事,要一直調整復健的方式及強度,維持自身的身體肌力狀態。
復健之路漫長 團隊照護重返賽場
台灣復健醫學會與台灣運動醫學學會攜手,透過選手經驗分享及專家對談,將前十字韌帶損傷的全貌做另一番全新的闡釋,希望選手及運動愛好者能對前十字韌帶損傷有更多的認識,減少傷害也對復健過程有更多了解。他們提醒,復健是漫長的過程,復健科醫師、骨科醫師、物理治療師及運動防護員跨團隊照護,只要配合復健,即可重返賽場及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