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台灣高齡化趨勢已難以逆轉,當照顧者兼顧工作及照料孩子責任時,在照顧患者上更是一場長期抗戰!根據研究指出,與沒有失智者配偶的老人相比,照料著剛被診斷阿茲海默症或相關失智症患者的老年照顧者,較容易出現持續性憂鬱症狀。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醫師賴德仁指出,尤其若為老老照顧,因身體狀況、認知功能下降等因素,所面臨的挑戰恐比年輕人壓力大。
照顧者可多參加支持團體 學習他人經驗
此研究來自於密西根大學,研究發現伴侶未罹患失智症的老人產生的憂鬱症狀數目平均為1.2,甚至伴侶被診斷出失智症已超過兩年以上者其憂鬱症狀則增加了0.38。賴德仁醫師表示,照顧者不僅會遇上生理上的不適,也可能會產生情緒上的困擾,建議這時除了增進自己對疾病的瞭解認識,也可參加支持團體,學習他人經驗,甚至從中獲得支持與同理。
慢性疾病患照顧者 應從盤點支持系統做起
不僅老老照顧,即使是一般照顧病人也很容易隨著病情起伏影響體力甚至是情緒。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上述研究也再次證明照顧者也需要自我關照,根據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的調查指出,平均一位家庭照顧者的照顧時間長達9.9年,每日工作時數高達13.6小時,顯示若為慢性疾病患者的照顧者,就應從盤點支持系統做起。
了解自己與被照顧者同等重要 遠離憂鬱找上門
此外,照顧者也可蒐集了解及花時間申請政府部門相關資源,並妥善運用。葉雅馨主任強調,照顧者應學會讓自己生活盡量簡化,像是居家環境整理、用餐準備等,或是參與朋友的聚會等,都應重新考慮必要性與優先次序,尤其自我情緒檢視及維持任何形式的運動都是照顧者重要的功課,了解自己與被照顧者是同等重要的,才不會被自身壓力所累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