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根據國際頂尖期刊Nature報導,2018年全球銷售前10名的藥品,生物藥品包下其中8名,可見生物藥品在全球藥品市場十分活躍。但全球各國也陸續面臨人口老化、少子化、醫療資源有限等困境,生物藥品的出現造福了許多病友,卻也伴隨高昂的醫療花費。尤其是在癌症治療領域上,生物藥品的誕生帶給病人更好的治療反應與更長的存活期,但存活者越多,需要持續使用生物藥品的病人日益累積,亦造成健保財政上的沈重負擔。
有鑑於此,中華景康藥學基金會為提升大眾對生物相似性藥的認知,增加生物相似性藥普及率,減輕健保財政負擔,故於今年度推出生物相似性藥民眾宣導計畫,也冀望政府透過政策引導醫院、醫師及病人提高使用生物相似藥的意願,一同與醫界、藥界、病友團體與政府攜手共同努力。
癌症治療領域首要目標 新藥引進快、提高治療完善度
HOPE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醫師指出,現階段國內癌症治療上有兩大目標,第一就是能夠快速引進更多新藥,讓治療能夠更加全面;第二則是療程不中斷,避免治療效果受限於財務負擔。為此,健保除了適度調整健保費及部分負擔費用以開源外,引進生物相似藥可以在不影響療效下減輕財政負擔,降低將近三成的藥價達到節流的目的。
以健保署108 年癌症統計資料顯示,癌症就醫人數達75.6 萬人,藥費支出點值高達427 億點,以排名前三的癌別之一乳癌(70.2 億點)為例,當年度僅Her2 陽性乳癌的標靶治療用Herceptin 健保給付金額高達16.57 億,佔整體乳癌藥費近三成。如能部分使用已健保給付的生物相似性藥如:Ogivri、KANJINTI、Herzuma、Trazimera等,則可有效節省健保支出。
▲台灣醫藥品法規學會所提出的台灣生物相似性藥品彙報也提出生物相似性藥替代率對於健保財政的影響模型,可作為臨床用藥選擇的考量。
王正旭醫師補充,對政府端來說,使用生物相似性藥不止是醫療財政上節流的好利器,更有機會加速引進更多的新治療藥物;對醫療機構來說,更是有效開源的好工具,面對健保總額的控管,及確保就醫民眾能滿足同樣的健康需求之下,原廠生物藥品及生物相似性藥品的費用差異,能讓更多人接受治療,代表在相同成本下原本照顧兩個病人,現在可以照顧三個病人,且不會因為財務斷頭使得給醫療同仁的給付點值打折,無形中擴大總體效益,達到政府、醫院、民眾三贏的局面。
生物相似藥時代的來臨 國內實務為一大挑戰
生物相似性藥在其安全、品質與療效上皆與原開發藥品無差異,目前經TFDA審核通過共有26個品項,世界各國的趨勢近年越來越多生物相似性藥進入市場,生物相似性藥可用更低的價格,獲得相當的療效與品質。即便有前述的原因利於生物相似性藥進入台灣市場,但在現行健保制度下仍有許多挑戰亟待克服,包括:適應症外推、替代之彈性、價格、院所進藥意願、以及醫師與民眾信賴度等,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如何鼓勵使用生物相似性藥,是各國衛生主管機關以及醫療單位共同面臨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