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是目前肝癌治療的趨勢,比起原本僅使用標靶藥物只能延長存活期12個月,如今再搭配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可延長患者存活期逾23個月,且合併療法對腫瘤反應率近3成、疾病控制率73.6%,若能持續治療超過半年,疾病控制率可達近9成;但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陳政國表示,108年通過健保給付後,施行一年多來,全國對於藥物反應率僅1成多,也因為達預期醫療效益,故不再給付。
一名65歲許姓菇農,罹患B肝未定期追蹤,平時除了白天工作,夜晚也得關注菇類生長狀況,三年前因腹痛休克送急診,確診為第四期肝癌,三年來持續接受化療、載藥微球栓塞等治療,其中更因腫瘤侵襲大腸接受手術切除,後來又因黃疸過高導致肝衰竭,所幸每次都出現一線生機,再加入標靶藥物及施打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後,也讓B肝及肝腫瘤獲得控制,但如今健保不再給付免疫治療,讓患者對後續療程感到憂心。
陳政國醫師說明,以此個案為例,接受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到現在,成功控制病情,也順利恢復日常,但每兩周須施打一次,每次療程就得花費15萬,所幸當時有健保給付,才不需承受龐大的經濟壓力,如今目前健保不再給付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也讓患者憂心後續難負擔醫療費用,得中斷治療。
早期肝癌症不明顯 應提高警覺
因此,若能考慮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恢復納保,可望造福真正有需要的患者。陳政國醫師強調,肝癌三部曲為肝炎、肝硬化及肝癌,因此若為B型、C型肝炎患者,應配合醫囑服藥,以控制病情,早期肝癌症狀不明顯;若出現不明原因腹脹、腹痛、容易疲勞等症狀,就應盡快就醫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