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台灣胎兒醫學振興會於2021年7月推出「胎兒磁振造影研修醫師培訓計畫」,擬逐年培訓有志發展胎兒磁振造影的年輕放射科醫師,由專長胎兒磁振造影的臺北榮總放射部郭萬祐醫師、李函叡醫師指導,以建立訓練制度,讓胎兒磁振造影能成為新興的專長,讓有需要Level 3 胎兒影像學診斷的孕婦,能普遍得到高品質的診斷服務。臺北榮總榮科醫學影像中心同年七月起亦同步推出定位在Level 3 的胎兒磁振造影,來為胎兒異常把關。
胎兒影像學檢查 分三等級
胎兒影像學檢查,可以分成Level 1, 2, 3三個層級。常規產檢的超音波檢查屬於Level 1,胎兒頸部透明帶篩檢、子癲前症篩檢、早期及中期胎兒結構檢查(俗稱高層次超音波)屬於Level 2,當發現胎兒異常時,進階的胎兒都卜勒血流檢查、照會相關科別(如由小兒心臟科醫師執行胎兒心臟超音波)、或安排胎兒磁振造影及多學科會議,則屬於Level 3。Level 3檢查判讀能力的養成不易,卻是振興胎兒醫學所必須,本研修醫師培訓計劃的目的即在回應民眾對高階診斷能力的期待。
北榮榮科影像中心負責Level 3胎兒磁振造影的李函叡醫師表示,臺北榮總於1999年由郭萬祐醫師使用超快速磁振造影術診斷胎兒異常,首開台灣風氣之先,至今已發展20多年,雖然知道的人並不多,並不普及,但卻是強大的診斷工具。如果能將胎兒影像學檢查區分成Level 1, 2, 3 級,並和婦產科醫師密切合作,由胎兒磁振造影擔任Level 3的任務,是很合適的定位。
李醫師表示,如果產前超音波發現有異常,或是因孕婦過度肥胖、羊水過少、或胎兒姿勢無法配合能難以用超音波檢查者,都可以考慮安排Level 3胎兒磁振造影。此外,磁振造影於診斷植入性胎盤亦有優勢。
不過,由於解像力的限制,胎兒磁振造影以妊娠滿18週後再安排為佳。這個檢查和X-光檢查或電腦斷層檢查不一樣,是沒有游離性輻射線的,所以在孕期接受檢查並沒有特別的危害。
胎兒磁振造影可能會使用1.5T或3.0T的機器。T是Tesla(特斯拉),是磁場大小的單位,和超音波相比,磁振造影的軟組織對比更好,可以把胎兒的深層構造,尤其是腦部中樞神經系統看得更清楚。3.0T和1.5T磁振造影檢查相比,解析度更好,能夠把很小的構造看得更清楚,成像的速度也更快。因此,北榮榮科影像中心即是以3.0T的機器執行Level 3的胎兒磁振造影。
一般而言,檢查的時間大約是30-40分鐘左右。孕婦只要放輕鬆躺在檢查台上,不會施打對比劑,也不會使用麻醉劑或鎮靜劑。目前是僅接受醫師轉介的自費Level 3 胎兒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