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周刊記者齊瑞甄報導】
政府宣布五倍券最新方案,確定10月8日正式上路,並宣稱可創造2000億元的經濟效益,但在Delta病毒持續入侵、疫情不斷升溫下,學者看此振興方案的態度不太樂觀。
世新大學財金系副教授郭迺鋒表示,五倍券的盤算應從民眾的「消費行為經濟學」探討,他指出,目前的發放時機並不佳,因為疫情仍在不斷升溫中,「疫情時緊時鬆,振興應該是要讓大家能夠走出去」,但五倍券出來會讓大家對疫情鬆懈嗎?答案顯而易見。
他指出,民眾是從兩階段的消費決策觀察,第一層是「安不安全」,民眾會率先考慮出外消費的安全性、疫情風險高低等因素;第二層為發放五倍券的意外之財。他進一步指出,政府原先以為疫情走了,能夠透過振興券刺激國內經濟,不過美好的盤算已被疫情打亂,「刺激消費的效果恐怕會往後遞延、大打折扣」。
此外,他認為,如果民間廠商的創造力增加,例如銀行釋出優惠利多,吸引民眾消費、加大誘因,確實有助降低替代率,也就是增加民眾的額外消費,不過仔細觀察這回銀行的優惠條件要求以新戶綁定為主,郭迺鋒表示,銀行真正的目的在拉攏更多新客戶納入生態圈,創造「會員經濟效益」。
他表示,銀行藉由政府五倍券找新客,祭出新戶優惠、擴大客群,「並非只是賺這一次,而是要壯大客戶群」,五倍券是「銷」費券,讓民眾邊消費邊賺錢,透過這次五倍券,銀行可讓數位化轉型更成功,「銷」費時代來臨,才是會員綁定的最高境界。
文化大學經濟系教授柏雲昌表示,五倍券的發行效益,最重要是視疫情發展而定,「最大目的要挽救下滑民調,不是要挽救經濟」,他解釋,政府應該搞懂輕重緩急,不應該轉手花印刷成本給百姓消費,目前國內急需的並非刺激經濟,而是兩大重點。
一、補貼服務業度過難關
他認為,現階段最需要錢的是「服務業」,如批發、餐飲、觀光等基層行業,政府可透過「員工薪資補貼」、「補助業主」等具體作為防止產業破產,避免銀行出現一堆爛頭寸。
柏雲昌進一步分析,目前情況「工業求職難,每家公司都在搶人,但服務業反倒拜託員工不要上班,形成對比強烈」,到底要先救誰?當然是服務業。更何況,老百姓因疫情被關在家裡行動無法行動,刺激消費的效果更難達到。
二、防止通膨上升
他表示,這回政府施壓要求銀行端加大力道給優惠,銀行紛紛祭出五倍券升級成十倍券,對比去年三倍券,吸引民眾綁定信用卡,擴大消費。「但疫情停不下來,大撒幣有什麼幫助呢?如果連煞車都來不及,還需要救嗎?」,真正要輔導服務業撐過這一波才是重點。
其次,他認為撒錢救經濟,不但造成通貨膨脹上升,物價高漲對中低階級勞工的殺傷力強;更會債留子孫,雖說這點對執政黨來說,並不在考慮重點內,但這兩大壞處,顯示這次的五倍券振興方案之必要性,令百姓充滿問號。
Money 101總經理朱本傑表示,振興五倍券相較於去年的三倍券,除了額度加碼至5000元直接領取之外,領取方式也更方便。為鼓勵民眾領取數位五倍券,降低群聚感染風險,除了強化數位方式及推出更多的配套優惠,今年更「擴大支付工具」,包括信用卡、電子票證、行動支付皆可綁定,同時開放「共同綁定功能」,最多可綁定五人,讓一家人的振興券集中在同一個帳戶。
去年三倍券推出之際,各家銀行紛紛推出加碼綁定優惠,使得信用卡發卡量也有大幅度的成長,加上今年政府鼓勵民眾使用數位券,使用通路增加了國內電商網購平台,且各部會加碼措施及銀行推出的信用卡綁定加碼方案及抽獎活動,都更優惠,預估這次振興五倍券,將會有更大「加乘效應」帶動信用卡簽帳金額再創新高。
圖片來源:行政院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