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周刊記者齊瑞甄報導】
美國蘋果公司於台灣時間15日凌晨、於美股盤中時段舉行秋季發表會,iPhone 13等多款新品亮相。不過Apple股價先漲後跌,最低一度下跌1.5%,終場收挫 0.96%,股價每股148.12美元,今台股開盤也讓蘋概股成為盤面關注焦點。
蘋果供應鏈包含台積電(2330)開盤下跌,盤中股價跌至最低608元;鴻海(2317)小漲超過2%,盤中最高價110.5元;大立光(3008)開盤上漲,股價來到2590元,盤中漲勢收斂;和碩(4938)平盤開出,股價65元。
根據股感知識庫資料顯示,統計歷年蘋果新機發表後概念股股價表現,約在發布24小時上漲6次,下跌8次,持平1次;發布30天後,上漲8次,下跌7次,發布60天後,平均上漲11次,下跌4次。
分析師陳威良認為,蘋果發佈會後股價大跌,「符合歷年來慣性」,通常發表完後24小時下跌機率高,隨著預購量升溫,蘋果股價才會上漲,激勵蘋概股股價有更明顯漲幅。
陳威良表示,從國內蘋概股供應鏈來看,和蘋果股價呈現正相關,近五年有點脫勾,可觀察蘋果股價創歷史新高,但國內相關供應鏈卻沒有明顯反應,由於蘋果本身轉型,服務佔比越來越高及紅色供應鏈威脅等等原因,為維持毛利率對旗下供應鏈砍價,不過他仍正面看待,「蘋概股股價後續會受蘋果新機激勵有亮眼的動能表現。」
國內法人機構分析,部分手機零件缺料狀況,將從今年上半年持續到今年下半年,影響手機相關產品代工客戶新品上市備貨新訂單拉貨進度,以及國際新冠疫情反覆,影響部分地區手機市場需求,以及生產供應鏈運作流程順暢度,市場預期2021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銷售量將可恢復正成長約年增率達5%~10%。
圖片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