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中下旬全台各大專校院陸續開學,大學生準備重返校園,展開打工計畫,但近年來新型態打工崛起,不少犯罪集團透過網路隱藏真面目進一步誘騙學生,學生透過打工賺取生活費的同時,又有哪些陷阱要避免呢?
根據TUN大學網的調查發現,3成8的學生曾經在打工的過程中遭遇不合理的對待,最常遇到的狀況有僱主沒有依法投保勞健保42.4%、工作內容與談定不符30.3%、時薪或月薪低於基本工資27.2%、沒有依法發給加班費24.2%。
狀況百出,不過多數學生遇到不合理狀況,大多選擇低調處理,高達7成的學生會自認倒楣/忍氣吞聲,其次是跟親友/同事訴苦39.3%、跟主管/公司反映21.2%,只有不到1成的人會當場拒絕,向主管機關檢舉的比例更是少之又少。
6成3學子開學後有打工計畫 賺零用錢賺學費、累積經驗
調查發現6成3的學子一直以來都有打工的計畫,另外寒暑假才打工有18.2%,進一步詢問打工的原因,主要有賺零用錢85.9%、賺學費/生活費59.1%、累積實務經驗32.3%、分擔家計/孝親費19.7%以及還學貸19.6%。
調查也發現學生最青睞的打工職缺在排行榜上出現消長,依序是補習班老師/行政人員52.1%、餐飲業內外場29.5%、電訪員23.1%、理貨人員/電商物流人員21.1%、翻譯/文字創作18.3%、社群小編16.9%。
觀察沒有計畫打工的學生,不難看出疫情影響了學生族群的打工規劃,跟疫情相關的原因佔據了主要原因,包括因為擔心染疫取消打工計畫佔比最多29.4%,其次是疫情影響打工職缺減少23.6%以及談好的工作被取消23.5%。
1111人力銀行發言人黃若薇指出,隨著警戒降級、經濟活動逐漸回復正常,但受限於疫情,教育部日前公告開學防疫指引,部分學校宣布開學後兩周全面遠距教學,讓師生適應;更有不少學校採取線上與實體交錯的「混成教學」,大學生無法全面重返校園,也影響學生選擇打工職缺的類型,從學生青睞的職缺可以觀察到,在疫情影響下,減少人際接觸已經成為學生在打工時重要的考慮因素,過去開缺最多、吸納最多打工族群的餐飲業,受學生喜愛的程度已經被可以線上作業的補習班老師、行政人員取代,此外像是電訪員、電商物流、翻譯、文字創作、小編這類不需要大量人際接觸、甚至可以在家接案的工作也異軍突起,取代超商店員、賣場銷售這些需要接觸許多不特定人群的職缺,成為學生優先的選擇。
群組找打工 慘淪詐騙人頭遭起訴 轉當補習家教 不受疫情影響
今年升大二的Cathy是個乖乖牌,大一的時候因為想找打工機會,在同學的推薦下加入了一個打工群組,結果卻是噩夢的開始。
因為工作的內容是幫忙跑超商機台,協助繳費或是轉帳的工作,對方還以「不用提供存摺、證件」來說服Cathy,不用擔心被騙,「只要給存摺帳號,幫公司轉帳」就好,因為要幫忙跑腿所以每完成一筆轉帳轉帳會給50元的費用。
沒想到對方要他幫忙匯出去的公司款項,其實就是詐騙所得,因為都是經由Cathy的帳戶轉進轉出,有一天Cathy發現自己的帳戶被凍結,所有的錢都不能動用,一查之下才發現,自己的帳戶被列管,而且還被檢察官起訴。
為了證明清白,Cathy的爸媽幫她請教律師,還花了許多時間跑地檢署,為了洗清嫌疑,現在還要把所有匯進她帳戶的金額通通賠償給受害人,算一算大約要賠10萬元。
因為帳戶早就被鎖定,這次由爸媽先借10萬元給她,幫她償還金額,換取不會留下前科,沒想到第一次打工就遇到這麼慘痛的經驗。還好Cathy的成績一直不錯,多益成績有850分,現在改當英文家教,不但時薪高,工作也比較穩定,就算因為疫情停止實體課程,也可以轉成線上授課的方式,工作比較不會受到影響,希望可以多存點錢,把錢還給爸媽。
黃若薇指出,學生打工會遇到的陷阱,在類型上沒有太大的改變,但值得關注的是,因為行動裝置與社群軟體的普及,假借雇主身份行詐騙之實的手法卻不斷翻新,不少學生是透過臉書社團或是通訊軟體群組、論壇網站尋找打工機會,但因為沒有審核機制,類似的工作可能隱藏著危險的陷阱,成為有心人詐騙的利器,像是「出租帳戶日領高薪」、「聊天賺錢」這類以話術包裝犯罪行為的非法工作,甚至在網路上先以朋友的方式拉近距離,再推薦一些跨海工作、或是根本沒有辦公室地點、工作內容模糊不清的徵才訊息,提醒學生族群找工作可以透過1111人力銀行或是1111找工作APP,確保工作職缺來自經濟部登記有案的合法公司行號,才能保障自身權益,避免誤入求職陷阱。
照片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