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缺晶片」背景下,德國車用晶片巨頭英飛凌新工廠提前營運投產。9月17日,英飛凌宣布奧地利菲拉赫的300毫米薄晶圓功率半導體晶片工廠正式啓動營運,工廠總投資額為16億歐元,是歐洲微電子領域同類中最大規模的項目之一。
新工廠於8月初投產,首批晶圓將在本週完成出貨。在擴大產能的第一階段,產能主要用於滿足汽車產業、數據中心、以及可再生能源發電領域需求。在營運上,菲拉赫工廠將與位於德國德累斯頓的現有工廠一起作為「巨型工廠」營運。財務上,新工廠有望為英飛凌帶來每年約20億歐元的銷售額提升。
英飛凌是全球主要模擬晶片供應商之一。集成電路可分為數位晶片和模擬晶片兩類,前者處理數位訊號,如常見的儲存器、微處理器等,佔主要晶片市場規模;模擬晶片用於處理聲音、光線等模擬訊號,用在通訊、汽車、工業等領域,被稱為連接物理世界與數位世界的橋樑,所佔規模較小。但對於極度缺乏產能的汽車產業而言,英飛凌的模擬晶片至關重要。
「考慮到對電源管理半導體的需求不斷成長,我們增加新產能的時機再好不過了!」英飛凌執行長Reinhard Ploss在工廠開幕式上稱,本次菲拉赫工廠的開幕歐盟政界嘉賓眾多,包括奧地利總理Sebastian Kurz和歐盟內部市場專員Thierry Breton等,可見歐盟政界上下對之均十分重視。
「我們想通過新廠長期擴大產能,通過德累斯頓、菲拉赫、馬來西亞三個工廠的聯動提升我們的產能,讓我們的供應能力可以覆蓋全世界各個企業、各個領域。」Reinhard Ploss表示,他認為該廠的正式營運對緩解晶片短缺問題有一定的幫助。此外,Reinhard Ploss拒絕透露英飛凌新的投資計劃。
然而,市場普遍認為,由於新工廠產能仍需要爬坡過程,不會立即緩解當前的晶片缺貨危機。
對汽車公司等客戶而言,新工廠的投產並不意味著晶片供求和價格穩定。Reinhard Ploss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他預計晶片價格將大幅上漲,因為半導體製造商需要支付額外成本以滿足客戶需求,而客戶將為之買單。「我們預計(出貨)價格會大幅上漲。」但他同時稱,英飛凌不會在需求高漲時哄抬晶片價格。
英飛凌營運長Jochen Hanebeck預測,2023年、2024年市場將達到頂峰,可能會有供應過剩的問題。但他認為,更重要的是要關注不同領域的晶片分配問題,「哪些領域有成長,哪些領域需要更多的晶片分配。」他還稱,由於生產成本問題,英飛凌可能會專注於東南亞和墨西哥等低成本中心,而不是在歐洲建設新的工廠。
英飛凌外,另一大晶片巨頭英特爾也表態在歐洲投資,以提高晶片產能。9月7日,英特爾CEOPatrick P. Gelsinger在德國國際汽車及智慧交通博覽會上發表主題演講,預計2030年前,汽車晶片的總體市場規模成長將超過一倍,達到1150億美元,約佔整個晶片市場的11%。
為滿足不斷成長的需求,英特爾計劃在歐洲建立新的晶片製造工廠,除在其愛爾蘭工廠實現如此前所承諾的代工產能之外,還將推出「英特爾代工服務加速器」計劃,幫助代工客戶將汽車設計過渡到先進的製程工藝。
本文經<Knowing>授權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