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4歲人口減少,就業人口增加?
15-64歲稱之為工作年齡人口,隨著人口增加,79年至103年,從1360萬人增加到1737萬人,足足增加了373萬人,直到104年才開始反轉向下(如下圖);15-64歲可是一個國家的最主要的力量,可是從104年之後,卻發現這一段人口總數正在減少,對於未來勞動力來源變少,聽起來可不是什麼好事情。
▲圖1:15-64歲人口數
照著上圖的推演,腦海中浮現出一個畫面,就業人數應該也會相對應的減少,老闆不斷拉高薪資,到處求爺爺告奶奶的就是希望能找到工人;可是當我把就業人數統計資料撈出來看,卻發現不是如此,就業人口數還是持續增加(如下圖),對於一位不是很懂勞動市場,只是對於數據有興趣的研究者來說,就產生了好奇心,為什麼15-64歲人口減少,但是就業人口反而增加呢?
▲圖2:就業人口數(單位:千人)
首先,要理解一件事情,15-64歲人口(約1,700萬人),未必就等於就業人口(約1,100萬人),中間的差距主要是很多人還沒有進入職場,可以參考「勞動參與率」;所謂勞動參與率,就是想要工作也去找工作的人,譬如說勞動參與率60%,代表100個人中有60個人想要去工作也有去找工作。
反之,未參與勞動原因包括求學及準備升學、料理家務、高齡(勞動參與率包括65歲以上)、身心障礙等,所以像是婦女生了小孩子照顧家庭,年紀大了業已退休,或者是身心障礙並不方便工作都屬之。
接著,腦中浮現出一個可能答案,會不會是勞動參與率增加,導致15-64歲人口減少,但是就業人口反而增加呢?
我的想法是這樣子,是否因為物價上漲、壽命延長、上有高堂老母且下有嗷嗷待哺等因素,所以許多人不得不延後退休以賺取老年安養錢,甚至於重新踏入職場,再苦也得找工作;於是我繼續把各年齡層的勞動參與率資料撈出來,如下圖:
▲圖3:四年齡層的勞動參與率
這四條線可以看出來,年齡愈大勞動參與率愈低,賺了錢就想要早早雲遊四海,早年在竹科上班,賺個幾年就可以退休了,即便在我周遭,也很多人享受著50歲就退休了,爽領退休金的日子,上圖中,55-59歲很明顯與50-54歲差距較大,代表這是一個開始退休的關鍵年齡。
只是這個黃金時代已經過了,在經濟成長遇到瓶頸,現在的職場日子很艱困,每日熬到沒有希望,而且賺的錢愈來愈少,再加上生活成本又不斷增加,整個退休制度又朝著「多繳、少領、延後領」,敢早早退休的人變少;再加上自金融海嘯之後,世界各國用生命在印鈔票,雖然股市噴漲,但物價也是飛漲,這種環境對小老百姓可是非常不利。
夾在其中的悲慘勞工,勞動參與率逐年增加不少,大家不再那麼急著退休,或者是說不得不晚點退休;如圖3,金融海嘯之後,勞動參與率在這四個年齡層中逐年攀高。(女性參與率也是一項重要因素,但本文暫不探討這一個議題)
勞工年齡層老化的國家
45-64歲的勞工佔整體占比,如下圖4,從80年的22.61%,一直到109年的37.99%,代表勞工年齡愈來愈老,年輕的勞工佔比也愈來愈低。
▲圖4:就業者年齡比例
讓我們試想一種情境,每個藍領或白領階級面對著人力不足的工廠或辦公室,堆積如山的公文與永無止盡的待處理半成本,弄到白髮蒼蒼,甚至於連氣喘的時間都沒有;看著空空蕩蕩的門口,卻一直沒有出現「新鮮的肝」。
結論
出版了《圖解透視未來》一書後,我持續細部分析許多數據,希望能藉此讓政府官員、周遭好友們預測10年、20年,甚至於30年後的景象,以正確的努力來因應未來的趨勢。
少子化的問題我比較常討論,除此之外,勞工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從本文中可以得知2個很重要的點:
1.從勞動參與率來觀察,人們有不得不延後退休或重返職場的趨勢,原因應該與經濟因素有關係。
2.老員工逐漸增加,新鮮的肝變少:這當然與少子化有關係,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增加「自動化」的比例應該是一個解方,我相信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這應該不是一個太大的問題。
我個人並不認為員工平均年齡老化是一個大問題,既然這是一個趨勢,我們就應該要學會接受;只是當你不斷地延長工作年齡,65歲退休可能變成70歲退休,甚至於可能要工作到80歲,即便經濟問題獲得了緩解,但人生殘存的意義與價值可能消失殆盡;個人還是建議透過適度地投資理財,讓自己財富增長的速度更能應付世局的變化,而不是單靠勞動力的付出。
圖片來源: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