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新冠肺炎全球疫情延燒2年,逾2億5萬人確診,更導致超過5百萬人死亡。荷商葛蘭素史克藥廠於2021年7月間,針對8個國家、超過1.6萬名的50歲以上民眾發起一項「疫情下健康與免疫認知大調查」的大型跨國研究。荷商葛蘭素史克藥廠疫苗醫學顧問黃萬均醫師依結果指出,民眾對象對健康狀態重視度由65%提升至76%;但疫苗重視程度相對較低,仍不到七成。
針對調查結果,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林應然理事長依臨床觀察,整理出國人疫苗3迷思、1現象:「約50歲後免疫力就會開始快速下滑,加上幼時施打的疫苗,保護力也已隨時間降低,成人若無接種常規疫苗,無形間積欠『免疫債』,就會暴露於感染與重症的風險中。」
防疫下半場:關鍵在疫苗! 台50歲以上施打率輸日韓
林應然理事長分析,我國近期流感統計,重症幾乎為50歲以上者,甚至99%都沒有打當期流感疫苗,而新冠也是在50歲後,重症與死亡風險都急速上升。然而,國人仍未建立良好的疫苗施打觀念,流感與新冠疫苗的覆蓋率,皆較日韓來的低。
我國近幾年公費流感65歲以上施打率,都僅有5成出頭,大輸韓國的8成;新冠疫苗施打率我國竟是隨年齡越大施打率越低, 75歲以上更是卡在7成3,反觀日本是50歲以上族群施打率幾乎都超過9成,年紀越高覆蓋率越高,90歲、甚至百歲人瑞施打率都超過9成,凸顯台灣最需要施打疫苗的族群,反而積極度較低!
迷思1:不服老!養生/運動免疫就能保值?
林應然理事長進一步亦依其觀察,統整出國人「疫苗3迷思、1現象」:
人的免疫力在約50歲時急速下降。林應然理事長解釋,年輕時,免疫細胞生成快速,面對病原體的入侵,可以快速反應,強勢回擊;但邁入中高齡後,免疫細胞生成效率降低,合作能力也變差。因此50歲後「超前部署」就變得很重要,也就是透過施打疫苗,教育免疫細胞辨認病毒樣貌,提前累積抗體大軍、鞏固防禦陣線,未來真正的病毒襲來時,才能及時反擊,有效預防重症與死亡。
迷思2:只有小孩要打疫苗?
林應然理事長說,如同新冠疫苗的保護力會衰退,常規疫苗保護力也會隨時間下降,面對環境中持續存在的病原體威脅,就會欠下「免疫債」。當持續「欠債不還」時,一旦碰到傳染病源,沒有施打過疫苗,或保護力已下降,體內沒有足夠抗體,重症與死亡風險自然大幅提升。因此,民眾務必謹記依據自身年齡與所處階段,按照政府建議主動施打破傷風、流感、肺炎鏈球菌、帶狀皰疹等疫苗。
迷思3:老了有保險不用打疫苗?
「台灣人雖然很愛買保險,但卻不愛打疫苗,這其實是本末倒置!」林理事長強調:「比起保險,要降低疾病的衝擊,完善自己的『疫苗施打保單』更為關鍵!」林理事長也提醒民眾應定期檢視自己的疫苗施打表單,特別是50歲以後,及時補齊各種預防性及加強性疫苗,才能實現預防勝於治療的目標。
現象1:疫苗打氣低!台灣民眾不見疫情不打? 保護力非馬上產生,莫待疫情爆發才搶打
我國疫情控制良好,疫苗持續打氣低迷,政府甚至要推出「接種送好康」的獎勵措施。林應然理事長也直言:「台灣民眾往往很『現實』,新聞沒報、親友沒有發病,疫苗施打積極度都很低。」他提醒,疫苗施打完保護力不會馬上產生,需要一定時間才能生成抗體,產生保護力,若等到傳染病爆發才搶著打疫苗,不僅根本來不及,甚至還因為要到醫療院所施打,徒增感染風險。
林應然理事長建議:「想要孝順家中長輩,比起包紅包或送禮,直接帶長輩到診間施打疫苗,送他們一張疫苗健康保單,才是守護他們快樂與健康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