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公司這二年賺大錢,法人估貨櫃三雄2021年總獲利上看5,000億元,陽明海運董事長鄭貞茂5日表示,審慎樂觀看待2022年海運市場,看起來與2021年一樣很OK,但持續面臨疫情、塞港、天候等三大挑戰,2022航運業頭號敵人就是「塞港」,供應鏈中斷危機升高,2021年12月全球運力已大減約三~四成,缺船缺櫃問題短期難解。
鄭貞茂強調,航運業是風險高的行業,景氣循環周期很長,就船公司的立場,提升競爭力的辦法就是投資,陽明2021年資本支出近百億元,主要投資造櫃,2022年若包括造船、造櫃,並規劃投資物流公司、碼頭等投資,資本支出至少200億元以上。
目前缺櫃嚴重,陽明將先行造櫃,至於造船計畫,陽明總經理杜書勤表示,陽明在2022年還有六艘1.1萬TEU新船交付,預計投入美東、地中海等航線營運,陽明是全球三大海運聯盟之一THE聯盟的成員,必須在聯盟裡維持一定艙位供給率和地位,所以未來造船或租船都有計畫。另外,研議中的百億購置大樓案則暫時擱置。杜書勤說,因業務擴充且部分海外文件業務移回台灣,現有七堵辦公大樓不敷使用,總公司重要部門分散三地辦公已久,購置適合大樓是為了總公司各部門合署辦公。
另針對近年氣候變遷等議題,已提高船舶航行風險,不僅延誤船期,掉櫃現象也頻傳,陽明將加碼引進更先進的配櫃配艙軟體等,目標是在安全考量下載送最多貨櫃,持續創造高獲利。
鄭貞茂表示,海運業景氣周期循環長,陽明投資都希望最有效應用,且在景氣時期也不忘過去度過的苦日子,確保未來陽明有足夠競爭力度過寒冬。陽明的目標是每年穩定有資本支出、股利支出,鄭貞茂說,過去十年虧錢,沒有太多人注意陽明,目前硬體還是落後同業,未來希望迎頭趕上同業。
杜書勤表示,陽明造船、造櫃持續進行,但這是營業機密,須綜合考量國際環保法規要求、能源發展趨勢及營運船舶汰舊時程,相關研議均持續且密切與董事會討論溝通,整體運力規畫將以符合當前業務需要為主。
此外,基隆港為陽明重要泊靠港口,目前所營運基隆西岸碼頭正重新整建;目前陽明也是唯一在高雄港擁有兩個碼頭的國籍航商。
原文來自<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