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110)年出生人數,前11月出生數為13萬9693人,預估整年大概就是15萬多一點了;明年又是生肖屬虎,從過去虎年的經驗,我國不喜歡生出小老虎,所以該年度的出生人數大多會崩跌,預估在13萬人之譜,不過大後年(龍年)又會反彈回來;只是經過這一番折騰,大概會進入到新的15萬世代。
▲我國各年度出生人口數
從上圖,第一團塊是所謂的「戰後嬰兒潮」,第二團塊大概是第一團塊的子女,這兩個團塊都是我國出生人口的高峰,約40萬人;其次,則是進入到「32萬悶世代」,也算是第一團塊後期的子女,為何會突然從40萬跌到32萬,我目前仍舊在思考這一個答案,初步猜測與當時經濟高速發展有關係,人們離鄉背井忙打拼,人手需求減少(農業轉工業),老家在中南部,所以生育這件事情就緩了緩。
再其次,則是我們一般在說的「少子世代」,也就是出生人數僅有20萬,探究其原因,除了經濟發展背景因素外,大學隨便考都上導致延後出社會的時間,加上婦女獨立思維、個人主義的興起,也讓生兒育女、傳宗接代的想法逐漸式微,只剩下20萬,現在並朝著15萬、12萬,甚至於8萬的年出生人口趨勢前進。
很多人說少子化講了那麼多年,哪有什麼影響?房價也沒因此跌啊!
這是一個嚴重的誤會,少子世代,也就是20萬的那一批,還在唸國高中、大學,還沒到買房子的年齡;現在購屋者還是「32萬悶世代」,需求還算是相對高峰,再加上資金泛濫的結果,房價自然水漲船高;等到升息因素發酵,搭配上少子世代逐漸長大,房地產市場的需求逐步減少了,參照日本的現況,房地產真的是很便宜啊!(日本還有稅制成本較高的因素)。
●困境2:學校崩跌
20萬少子世代已經進入大學,我在2017年的文章中,提出「2026年學校或系所少三分之一」的論點 ,目前看起來正逐漸成形中,有媒體指稱「估未來大學會倒40所、高中倒53所」 。
很多中後段班大專院校已經招募不到學生,連我兼課的中央大學,所謂的中字輩學校中,少數研究所都已經100%錄取率了,所以公立學校後段班以及私校的中後段班,都面臨無學生可教的窘境。
沒了學生,教授的薪資怎麼給付呢?已經有學校研議各院所自己籌募資金來支付薪資;因此,系所的教授就要到高中職去招聘學生,最煩人的就是到各高中招募學生,甚至於教師招生績效決定續聘學校 。
●困境3:兵源不足
最近,14天破天荒超長教召的議題 ,在網路上沸沸揚揚,許多人都在討論有沒有被抽到教召;而且最近教召不再是過去走一個形式,而是真槍實彈、模擬中共入侵情境的訓練。
一方面與中共步步進逼有關係,一方面當然與少子化導致兵源減少也有高度相關,隨著兵源快速減少,政府自然在此議題上有多所著墨,要不然真的發生戰事,連打仗的人都沒有,更遑論主權的維繫啊!
●困境4:勞動力減少
這兩年疫情的因素,使得國內外勞青黃不接,產業外勞與社福外勞都在搶人(例如長照人力),因為產業外勞賺得比較多,常常要把屎把尿的社福外勞更顯不足,加上我國快速老人化,照顧人力更是短缺 。
這個問題也不是台灣獨有,日本更是在亞洲地區培養了許多人力培訓基地,像是比較冷門的尼泊爾、斯里蘭卡,日本早已經插旗多年,這一個因為缺工而導致的「國際搶工潮」,看起來並不會停止。
15歲至64歲為統計勞動人口的區間,20萬少子世代已經計算入這個區間中,企業不能只是叫苦,要趕緊解決這個愈來愈惡化的問題,回想起幾年前鴻海力倡「關燈工廠」,也是不得不然的作法。
●結論:「政客們,看一下數據吧!」
本篇文章提出了房地產需求減緩、大學校數或系所數崩跌、兵源不足,以及勞動力減少的四大燃眉問題,還有許多影響也正逐漸發酵,像是未來10年是老人產業發展的黃金時期、育幼產業精緻化…等,有興趣研究者要好好把握這一個重要的趨勢。
筆者寫過無數篇趨勢性的文章,也寫過「圖解透視未來」一書,在尋找資料與解決方案的過程中,發現政府部門總是反應慢半拍,很粗暴地找一些次級方案,譬如說想要解決少子化的困境,各縣市都想到生育補助,結果各縣市比誰補助的多,但只是讓帳面上的出生人口數往高補助縣市移動,像是離島的出生率就不錯,整體出生人數卻還是持續下滑中,我真的不知道這些縣市首長的大腦是不是不見了!
有時候看到這些現象也是深感無奈,問題點都寫出來了,卻有如螳臂擋車,強大的無力感,只希望一篇又一篇的文章,能夠喚醒這些主政者的良知,真正分析一下數據、擘劃一下趨勢下的應對政策,否則政客當道,人民哪有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