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
衛福部於3/16日提出預告草案「全民健康保險保險對象門診藥品、門診檢驗檢查、急診應自行負擔之費用」,民眾急診、檢驗檢查、藥品等部分負擔都會增加,預估可增加107億元健保收入,減少健保點數378億支出,希冀藉由提高民眾小額負擔,相當程度地減少浪費,使醫療資源獲得更有效率的使用,調整部分負擔,強化費用意識,達到「健保永續」。
門診、藥品、急診費用調漲狀況一次看
調整部分負擔有兩大前提,一是弱勢族群及重大傷病的部分負擔不變,而享有的醫療品質能夠再提升,二是導引國人的就醫習慣,從而改善醫療品質,也避免未來增加年輕世代的經濟負擔。其中,門診檢驗檢查費用,佔所有醫療用約13%,100年支出985億點,希望民眾能珍惜資源,因此由不收費,調整後最高為醫學中心400元、區域醫院300元、基層院所100元。
門診藥費,一般藥品及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第1次調劑,藥費達101元以上,基層院所或地區醫院將收取20%的部分負擔,最高上限200元;醫學中心或區域型醫院上限則為300元;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第2次以後的調劑則為免收費。藥費佔所有醫療費用29%,並逐年成長,110年藥費支出2,245億點,而慢性病連續處方箋人數逐年增加,110年已超過730萬人,藥費高達890億元,另外,希望民眾妥善使用藥品,珍惜資源。
為了保障急重症患者權益、也避免輕症急診就醫,急診費用則根據病患嚴重程度調整,較嚴重的第1、2級,前往區域醫院或醫學中心急診的費用減少100-150元,也就是200、300元,第3級收費不變,而相對輕微的第4、5級,若去區域醫院或醫學中心急診需再多收250-300元,也就是600、800元,改善急診醫療品質。(如圖1-圖3)
為什麼要漲?減少資源過度浪費、改善醫療品質
修正草案將有14天預告期,希望於今年上半年開始實施,民眾恐增更多負擔。然而台灣就醫次數遠高於其他國家,109年就醫總次數就超過3億6千3百萬次,也就是平均一個人看病15.9次,相較國外平均才約10次。而在經濟學理論中的「0元效應」(zero price effect),指的是消費者將0元(免費)視為一個特別的價格,一項物品或服務從「免費」變成「付費」,能顯著降低需求。
因此,對部分負擔而言,價格不需訂太高,但不應該免除,在不增加民眾負擔的狀況下,小額的部分負擔能相當程度的抑制浪費,同時提升民眾的成本意識,讓小病(如喉嚨痛、流鼻水)及穩定慢性病患者回歸到社區院所就醫;急重症患者依醫療專業轉診至醫院就醫;醫學中心或區域型醫院,回歸急重症照護的任務以及醫療新科技的研究。
▲圖一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
▲圖二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
▲圖三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