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創辦人Bill Gates曾說「銀行是必須的,但現存銀行型態終會消失。」所言不假,愈來愈多的科技業投入金融領域,金融科技逐漸取代傳統金融服務,純網銀、數位銀行喊得火熱;加上虛擬貨幣被廣泛運用,「去中心化」的交易模式,衝擊以「資本」為核心、「中心化」為基礎的傳統銀行。全球金融產業的圖像在台灣也能看到縮影,在這樣危機四伏的環境中,傳統銀行還有立基之處嗎?又該如何因應?
五成業務數位化 人才急轉型
台灣目前有三家銀行業者開辦數位銀行,不過尚處少數,本土銀行業者在數位化的近程中多半著重於網路銀行的開發,而相較數位銀行與純網銀,網路銀行的定位更像是實體銀行的延伸,涉及的業務範疇包含存款、轉帳、貸款、外匯、投資、繳費稅等「高重複性」、「非整合性」的服務。
以當今銀行業務資訊揭露調查報告中可以發現,目前網路銀行可以取代傳統銀行中3成到5成的業務,另外理財專員的部分服務內容也能透過網銀與理財機器人平台來完成。單一、非整合性的理財規劃,像是購買定期定額保險、基金等投資項目,目前都能透過系統的數據試算,提供客戶最適的投資配置。
進一步而言,在傳統銀行的數位變革中,理財專員會被取代嗎?其實這個辯題早在理財機器人廣泛應用於金融場景中時就被提出,不過根據金管會的數據,理財機器人在台灣的規模相對小,其管理的資產規模,以同期台灣投信投顧業管理的資產規模來看,僅占0.011%。國泰世華銀行高階經理人認為,數位網銀乃至理財機器人的角色不是取代人力,而是輔助理專完成單一且重複性高的業務,為其創造更多的時間與空間來服務客戶,像是進行稅務規劃等整合性的資產配置處理。
傳統銀行的數位轉型將帶動人才轉型,以理專為例,若懂得善用數位工具,簡化繁冗、重複性高的業務流程,就能將更多的心力投注在能彰顯自我的工作內容中,創造雙贏局面。
拿什麼跟數位科技比?有「人味」的金融服務是關鍵
當傳統銀行部分業務被數位科技取代,這些被釋放出來的人才該何去何從?在分秒必爭、顧客至上的市場中,有溫度、具創新性與高附加價值的服務將成為傳統銀行在這場數位變革中制勝的關鍵。
近年來,部份實體銀行所轉型的網路銀行提供許多生活便利化服務,如生活繳費,以及能透過Line,24小時、全年無休,回答用戶問題的智能客服,都是傳統網銀為融入客戶生活圈、打造有「人味」金融服務的第一步。
再者,實體銀行所服務的客群中,許多屬於高資產族群需要複雜性較高的資產規劃,例如稅務傳承,需要具備信託、稅法、投資等面向知識,才能進一步提供客戶最適當的資產配置方案。部分業務範疇,是純網銀尚不可取代的,對銀行端有更高的產值,對於傳統銀行而言,導入這方面更多的專業人才,才能更具備優勢性。
【延伸閱讀】純網銀爭金融市場 客戶從哪裡來?
傳統銀行轉型主力:線上、線下虛實整合
近期因受疫情影響,國內無論是買房潮或個人資金需求,銀行借款需求大增,就放款機制而言,當這項服務數位化時,傳統銀行比較不用擔心客戶信用風險的問題。主要是因為大部份借貸客戶都是傳統銀行既有客戶,有完整、大量的聯徵資料庫,對比純網銀,自然擁有較佳的風險管理。
國內傳統銀行近年積極將本身已然成熟的實體服務,導入優化的網路銀行技術,借力使力,提供民眾「虛實整合」的服務,是這波金融科技浪潮中,難以被打擊的優勢條件。
傳統銀行線上與線下雙軌並進,不僅成功提升客戶滿意度,也同時降低營運成本,或許換個角度想,面對金融科技大舉入侵、做為「鯰魚」的純網銀入池,邁開數位革新步伐的傳統銀行才是最大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