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COVID-19在飛沫中可存活並具有傳染性長達3小時,在紙板上長達24小時,在塑膠和不銹鋼上長達72小時;而第二種傳染途徑是病毒接觸嘴脣、嘴巴、鼻子、眼睛之後,從這些身體部位設法進入氣管和肺部。
傳染途徑同流感 飛沫傳染力強
相關研究顯示,COVID-19的傳染與流感非常相似,在人群匯集的地方特別容易發生,例如地鐵、汽車、公車、飛機、遊輪、辦公室、學校、酒吧、咖啡館、劇院、大眾娛樂性音樂會、體育場館,還有家庭住宅。
另外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COVID-19還有第二種極其有效的途徑傳播―感染者咳嗽時用手摀嘴,然後將手上的病毒轉移到周圍的表面,如門把、交通工具上的拉桿和圍欄、電腦鍵盤、手機和無數其他表面。
新興病毒始來襲 全世界齊抗挑戰
大流行等級的新興病毒非常罕見,但牠們仍為全球政府和國家衛生當局帶來最具挑戰性的困境。那麼,這種威脅性十足的新病毒是哪裡來的呢?在首篇有關COVID-19 的公開科學論文中,中國醫生透露,約70%的個案曾去過湖北省武漢市的海鮮市場,而在這裡非法交易的「現殺野味」是家常便飯,就是捕獲野生動物後把動物運到市場,在市場當場宰殺取其鮮肉。
可以想像一下,驚慌失措的動物(多數是哺乳類)被運到市場,與其他動物和人類密切接觸,也是這種危險的親密關係,在野外絕不會發生。而這種情況造成的風險,就是病毒可能會與這些動物自然地共同演化,從而跨越物種並感染人類。從漢他無名病毒的行為中學到相關知識,並將這種演化現象稱為「侵略性共生」,表現出這種行為的病毒則稱為「侵略性共生體」。
輕症仍具傳播力 重症會呼吸困難
以COVID-19而言,即使是症狀輕微或無症狀的人,也能將病毒傳播給身邊其他人。患者會經歷長達14天的潛伏期,有時甚至更久。由此可見,病毒不是一路長驅直入。從病毒入侵人體開始,免疫反應的回擊就愈來愈明顯。常見的早期症狀包括喉嚨痛、發燒、顫抖、不舒服、疲勞、頭痛、四肢和背部疼痛。在輕微的個案身上,病症的發展可能不會超出前期症狀太多,與流感的症狀發展相似。
但與流感不同的是,COVID-19似乎在兒童身上不會造成太嚴重的疾病,卻對老人較具威脅性。在較嚴重的個案身上,患者體溫會飆升至攝氏39度左右,導致大量出汗,更令人不安的症狀是呼吸困難,可能代表病毒性肺炎即將開始。到這個階段,患者會因為毒血症(血液中有毒素)而一病不起。在大約20%的個案身上,病毒性肺炎預示著疾病將危及患者性命,因為這種肺炎能抵擋抗生素,對大多數已知的抗病毒藥物會具有抗藥性。
體內抗體「開戰」 不只攻擊病毒
諷刺的是,在感染已發生的症狀、體徵中,有一部分並不是病毒感染呼吸細胞的直接影響,而是由自身奮勇抵抗的免疫反應引起的。病毒入侵會引起白血球(又稱為巨噬細胞和嗜中性球)匯集到受感染的組織,製造名為細胞激素(cytokine)和趨化激素(chemokine)的化學物質來發出警報,召喚增援部隊,包括被稱為「士兵細胞」的T淋巴細胞,與病毒戰鬥。
「戰鬥」在這裡是名副其實的關鍵字,這些士兵會殺死我們自身被感染的細胞,導致殺戮區嚴重發炎,湧出大量黏液,堵住氣管、引起咳嗽。雖然病毒通常被限制在氣管中,但同樣的化學警告成分會進入血液,引發高燒、頭痛、懨懨無生氣的疲勞感、不舒服的肌肉痠痛。
雖然自身的士兵會殺死自己的細胞著實讓人困惑,但T細胞功能下降在老年人或免疫功能不全的患者身上會使情況變得更糟,身體遲遲無法康復或導致少數病患罹患病毒性肺炎或繼發性細菌性肺炎,且這兩種狀況都可能危及生命。
本文摘選自《病毒圈》,貓頭鷹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