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負成長已成為產業發展隱憂,根據內政部人口統計顯示,2021年全年出生人數15萬3,820人,創下史上新低;死亡人數則為18萬3,732人,死亡人數足足比出生多出近3萬人,自然增加率為負成長千分之1.27。自2020年人口自然成長「死亡交叉」後,已連續兩年生不如死。
另外,根據內政部統計,去年全台人口2,237萬人,其中15到64歲的勞動人口1,654萬,不但創下有史以來佔比最低的紀錄,短短6年,勞動人口已從最高峰的1,736萬,大幅減少了82萬,下滑幅度高達5%。
隨著學生人數逐年衰退,培育科技人才的學界來說,更是膽戰心驚,根據教育部統計顯示,大專校院就讀的學生大約為120萬人,但就讀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相關領域學士班、專科人數卻逐年的下滑,從97學年的50萬,減為107學年的39萬,占全體學生比率也從37.4%減到31.4%,十年來大減11萬人。
生育率持續下降帶來的少子化及老年化,對於國家經濟發展是一大殺傷力,無論是企業健全發展,還是科技創新,都有可能因此使競爭力下降,臺大電資學院張耀文院長表示,過去40餘年來,台灣的科技產業能創造護國神山般的巔峰,關鍵在於「人」,由產官學界一體,培育建構出以STEM理工人才為主要根基的產業文化,打造出讓全球稱羨的科技實力,正因為科技的進程沒有捷徑、也難以彎道超車。但國內在少子化以及新課綱和考招制度弱化STEM教育的夾擊下,產業人才將逐漸不足,而台灣的未來競爭力也將受到傷害。
此外,15歲至64歲正是勞動人口的區間,目前這個區間人數創下有史以來新低,企業不能坐以待斃,須正視這個愈來愈惡化問題。黃郁仁指出,產業瞬息萬變,如何讓學生在進入業界時,可以無縫接軌立即上手,這是學校應該要留意的課程編排方針。
根據1111人力銀行資料庫顯示,目前開出徵才的企業家數高達4萬6千家,共計釋出67萬3千個工作機會,站上歷史高點,單日網站最高瀏覽數更高達1530萬,創下人力銀行自開站以來新高,說明企業加深徵才力道,也推升求職者態度更加積極,科技業徵才火燙,更反應在開缺上,從IC設計、研發、製程、封測等相關領域全面吃緊。
20萬少子世代已經進入大學,有學者提出「2026年學校或系所少三分之一」的論點 ,目前看起來正逐漸成形中,更有媒體提出未來大學會倒40所、高中倒53所 。對此精誠資訊人資長黃郁仁分析,大學畢業生人數年年下降,理工人才大家搶已是不爭的事實,必須和科技大廠競爭資工、資管相關系所畢業生,而且愈來愈白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