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每3個寶寶就有1個是透過剖腹產的方式誕生。在某些懷孕與產程的因素考量下,剖腹產是一個可顧及母嬰健康與安全的生產方式。不過,在一個190萬個嬰兒、持續追蹤35年的大型研究中發現,剖腹產寶寶比起自然產寶寶,未來有較高的機會罹患慢性免疫疾病,例如氣喘、發炎性腸道疾病、白血病。令人慶幸的是,科學家也找到可能可以突破且逆轉勝的機會,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每個剖腹產寶寶的家長掌握關鍵,培養剖腹產寶寶一生受用的健康好體質。
剖腹產不利於寶寶腸道菌相組成
為什麼剖腹產寶寶會有較高的多種疾病的風險? 科學家認為這可能是剖腹產的過程,使得寶寶的腸道菌相與自然產寶寶有所不同,不利於日後免疫發展。腸道菌相指的是,腸道中好菌與壞菌的動態平衡。好菌與壞菌是相互競爭、彼此消長的;健康的腸道應該是好菌多、壞菌少。寶寶的腸道菌相,與寶寶出生後首次接觸的細菌種類有關。自然產的寶寶會接觸到母親產道的細菌,這能提供寶寶好菌的來源;然而剖腹產寶寶,主要是接觸到醫院環境與媽媽皮膚上的細菌,其他還包括生產時壓力荷爾蒙的影響,因此剖腹產寶寶腸道菌相是較為劣勢、將來免疫反應適應欠佳。
剖腹產寶寶逆轉過敏風險
近期的一項研究發現,雖然剖腹產寶寶出生時的不良的腸道菌相,已經證實會增加寶寶未來發生氣喘風險,但是若能在剖腹產寶寶1歲前改善寶寶腸道的菌相、讓它不再處於剛出生時劣勢,那麼就可以扭轉、抵銷掉出生時不利的腸道菌相所造成的風險。這真是令人為之振奮的消息。那麼,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剖腹產寶寶在嬰兒期就改善腸道菌相呢?
母乳具有保護力
益生菌它們是可以促進健康的微生物。既然它是生物,生物要繁延,就要有充足的食物,這群食物也就是益生元。母奶裡有益生菌,例如雙歧桿菌,還有益生元-母乳寡醣,以及許多活性物質,能培養寶寶最佳的腸道菌相環境。美國小兒科醫學會也指出,若能持續餵哺母乳3-4個月以上,可以顯著降低寶寶未來發生特定過敏疾病的機率,餵哺母乳時間越長、保護力越久 。
世界過敏組織建議補充益生菌和益生元
益生菌在臨床上證實具有調節免疫、降低過敏發生的可能性。世界過敏組織說明,無法純母乳哺餵的過敏高危險群寶寶,可以補充益生菌。不僅要有益生菌,還要有益生元作為益生菌的養分,才能達到最佳健康效益。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建議,6個月以下母乳寶寶,每日應攝取4-12 克「無法消化之寡醣」,也就是益生元。若為非全母乳哺餵的寶寶,世界過敏組織也建議,寶寶應補充益生元 。
益生菌+益生元配方,有助於剖腹產寶寶健康
有一項剖腹產寶寶研究指出,益生菌 (短雙歧桿菌M16V) 再加上益生元 (半乳寡醣GOS及果寡醣FOS組合),能增加剖腹產寶寶腸道中的好菌- 雙歧桿菌的含量,並降低壞菌- 腸桿菌的含量,還能減少敏感的可能性。因此,無法哺餵母乳而需要選擇配方奶時,可以考慮含有益生菌及益生元的配方。不過須注意幾個部分,益生元含量,就要儘可能模擬母乳寡醣總量,若加得太少,益生菌也不足以存活、繁延。此外,儘可能模擬短鏈與長鏈母乳寡醣在母乳中的比例,也就是9:1的黃金比例,以利寶寶免疫發展 。而益生菌則應選擇天然存在於母乳中菌株,並且添加量要達到有效建議量。
要幫助寶寶健全發展,關鍵因素包括良好懷孕狀態、規則產前檢查、良好的環境、自然產、餵哺母乳。哺乳的媽媽也要具備健康的身心,良好的作息與親子互動,這對母乳成分也有正面幫助。寶寶長的好,媽媽焦慮度越低、會有更好動機持續哺餵母奶,也才會有好的心情與成就感去照顧寶寶。尤其純哺餵母乳的媽媽,媽媽自身健康與營養攝取很重要。此外,定期返診、預防接種、有疑問就諮詢醫師,就能及時掌握寶寶健康狀況。而且別忘了要好好地仔細研讀兒童健康手冊,它是家長獲取寶寶照護與發展的基本知識的重要工具。期望不論是自然產或剖腹產寶寶,都能在家長與兒科醫師的用心照護下,健康快樂地成長。(文章來源: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兒童內科部副部主任 朱世明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