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孩子健康發展是父母最在意的事,面對孩子成長階段的「不同」,部分家長擔心,帶孩子去評估與接受早期療育,會不會害他們被貼標籤?衛福部南投醫院指出,早期療育並不可怕,不評估或是刻意隱瞞,反而可能延遲了孩子成長的黃金時期。
台2.6萬名孩童接受早療 及早評估避免惡化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每100名兒童,便約有6至8名有發展遲緩的現象。另根據社會及家庭署的統計數據,在109年,台灣有2.6萬名孩子正接受早療。南投醫院復健科周建文主任指出,若家長能夠即早發現,儘早帶孩子進行早期療育的服務,可避免惡化,對輕度障礙的兒童,甚至可能經過適當療育而能生活自理,維持一定水準的生活品質。
發展遲緩童早期療育 專業協助加速進程
發展遲緩兒童是指學齡前在認知、語言、動作、人際互動或情緒發展等方面相較一般同齡孩童異常或落後的功能表現。楊育菱物理治療師表示,對於遲緩兒來說一個簡單的動作、一句簡單的話,都必需經過多次反覆的練習,而早期療育就是經由專業協助,來加速進程。各個領域的治療師,會根據評估結果,發揮專業領域,設立復健目標,進行治療、訓練。
物理、職能或語言治療 共同協助孩子與家長
1.物理治療
評估兒童肌肉骨骼,強化大肌肉群、增加肌肉肌耐力、動作控制能力與日常生活評估狀況,粗大動作的控制和四肢協調。此外,透過遊戲與活動設計,也能增進孩子的體能。
2.職能治療
增進身體的協調訓練、精細動作拆解、視知覺刺激與訓練,教給兒童生活方面的自理功能。從盥洗、進食、穿脫衣物,到在學校的課堂學習、與同學的人際互動、甚至是休閒娛樂,生活大小事無所不包。職能治療師會針對這些活動進行分析,並轉化成訓練動作協調、手功能、視知覺、注意力、記憶力、社會互動能力等的遊戲,讓兒童逐步類化,應用所需於日常生活當中。
3.語言治療
在幫助兒童溝通,理解符號與語言,協助兒童發音、理解內容,建構孩子跟外界的聯絡橋樑,兒童對聲音的反應、詞彙與句子的組成、口部肌肉的動作、說話的節律與流暢性、音量與音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