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小玲回診的時候愁眉苦臉地說:「最近煩惱生產完要怎麼坐月子?因為我自己體質比較燥熱,怕會吃太補,但是不吃十全大補又怕補不到身體?」小玲是個努力的上班族,下班後還會持續進修到深夜,因此常常感到口乾舌燥、潮熱感。中醫師施柏瑄告訴小玲:「妳是陰虛溼熱體質,產後可能因為體內陰液虧少,身體變得更燥熱,甚至會口破、便秘。生產分娩時耗損氣血,若感受外邪,就容易影響氣血循環致病。一般認知都覺得生產完都要吃一個禮拜的生化湯,但還是要先觀察個人體質,根據體質來補虛、攻實、溫寒、清熱。」
生化湯活血行氣、止痛散寒 助產婦復舊生新
一般自然產於產後24小時開始服用生化湯7~14帖,剖腹產於產後第三天開始服用,但因為每人體質不同,需要由熟悉的中醫師進行辨證論治,擬定產後調理4到6週的處方。初期使用清代傅青主婦科名醫所擬生化湯,方中當歸以補血、行血、祛寒,川芎活血行氣,桃仁活血祛瘀,炮薑溫經止痛散寒,炙甘草和中調和諸藥,全方溫通養血、化瘀疏通,可幫助子宮收縮(復舊),幫助子宮內膜的重建新生(生新)。
民眾普遍觀念都認為經後服用四物湯,產後服用生化湯,施柏瑄中醫師表示,但事實上每個人體質不同,所以會服用不同組成比例的四物湯或生化湯,加上中醫方劑與藥物本身就有其適應症和禁忌症,產後失血、陰血耗傷,若產後出現血虛、血瘀導致血熱有瘀者,即需調整處方中溫熱藥物的比例,避免過於溫燥。
陰虛濕熱體質不宜過度滋陰、清熱 恐影響脾胃
經施柏瑄中醫師診斷小玲陰虛濕熱體質,若生地、熟地、知母等滋陰藥物使用過度,容易釀溼化熱,黃芩、黃連、黃柏等清熱藥物使用太多,容易伐傷正氣,而這兩種藥物過度使用都會影響脾胃運化,所以仍需適度的加上陳皮、半夏等理氣健脾藥物。施柏瑄中醫師分享,小玲經後四物湯也需要將熟地換生地,或是調整赤芍清熱比例,而產後部份將著重於滋陰潤燥養血,並酌加清熱養氣陰藥物,甚至在食療部份,也需要囑咐麻油爆薑類的食物不能過食。
小玲在生化湯療程結束後,第三週開始擬定健脾益氣、滋陰潤燥,並搭配杜仲首烏水,第四週在滋陰條件下,加強氣血雙補,經過兩週滋陰潤燥調理,燥熱體質也趨於改善,這時候在加強健脾益氣及補腎固髮,可以改善氣血虧虛造成的落髮及筋骨酸痛。這樣的療程下來,可以讓小玲產後身體回復較迅速,以至於腰酸背痛、四肢水腫。
細緻產後調理 施柏瑄中醫:可依體質客制特調
產後調理,施柏瑄中醫師拿出在醫學中心進行中西醫產後照護計畫的拼勁,不僅客製化幫患者規劃產後調理療程,並且細緻到每天早中晚都搭配不同的水藥,希望經由去瘀、生新、復舊、滋陰潤燥、滋養氣血等方法,讓患者可以快速回復產前身材,並且減少水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