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5)日公布國內新增17,127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6,921例本土個案及206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53例死亡。
各縣市個案分布
- 新北市2,955例
- 臺中市2,051例
- 桃園市1,847例
- 高雄市1,767例
- 臺北市1,727例
- 臺南市1,380例
- 彰化縣830例
- 新竹縣479例
- 苗栗縣478例
- 屏東縣452例
- 雲林縣439例
- 宜蘭縣361例
- 嘉義縣337例
- 新竹市336例
- 南投縣324例
- 花蓮縣309例
- 基隆市237例
- 嘉義市182例
- 臺東縣171例
- 金門縣125例
- 澎湖縣118例
- 連江縣16例
4歲男童MIS-C重症、3歲女童腦炎併發心肺衰竭逝
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36例中症、45例重症,及53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29例男性、24例女性,年齡介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48例具慢性病史、35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
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最年輕的死亡個案為3歲女童,沒有接種疫苗,沒有慢性病史,7/21起發高燒,當天快篩陽性確診,因為持續高燒,送醫院急診,體溫41.1度、有意識改變及呼吸窘迫,先行插管使用呼吸器送加護病房,也有接受電腦斷層掃描,顯示有疑似腦炎情形,因此給予降壓藥及類固醇等藥物進行治療,不過在住院救治過程中,仍不幸在7/23,因病況惡化,急救無效而過世,死因是腦炎併發心肺衰竭。
而兒童重症案例則是一名4歲男童,沒有慢性病史,羅一鈞指出,6/13曾確診新冠病毒,7/19開始發燒、喉嚨痛、食慾下降,7/19送往急診時就已經懷疑是MIS-C,因此住進加護病,觀察期間又出現紅眼、草莓舌、四肢末梢紅腫,以及血壓偏低,因此從7/21起給予免疫球蛋白治療,目前病況穩定,仍在加護病房中持續治療與觀察。
本土新增2例Omicron BA.5個案
指揮中心今公布國內新增48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及BA.5確定病例,分別為2例本土個案及46例境外移入。截至目前國內累計檢出416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境外移入確定病例,其中BA.4為62例及BA.5為354例;另累計9例本土確定病例,均為BA.5亞型,羅一鈞說明,「國際上變異株的流行持續在攀升,快要完全取代掉BA.2的趨勢。」
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2例 Omicron亞型變異株BA.5本土個案,分別為60多歲及50多歲男性(以下稱案A及案B)。案A為家庭群聚感染,於7/5至機場接送2名德國入境家人返家檢疫。其中1名家人於機場採檢陽性確診(為7/18日公布之 Omicron BA.5境外移入個案),案A列接觸者PCR檢驗陰性,採0+7自主防疫。7/13因確診家人基因定序為BA.5,經安排案A及另1名同行家人(兩人均無症狀)採檢均陽性,基因定序均為BA.5。目前3名個案皆已隔離期滿,案A相關接觸者共12人,10人檢驗陰性,2人陽性(Ct值>35)但均為今年5月或6月曾確診個案。
案B為南部船廠人員,5月18日曾因接觸確診個案接觸者採檢確診,7月13日出現咳嗽、喉嚨痛、肌肉痠痛症狀並快篩陽性,後續PCR檢驗亦陽性(Ct值17),基因定序為BA.5,為重複感染確診。接觸者匡列家人3人,1人陰性、2人陽性(Ct介於21-22),基因定序中。
職場匡列118人,1人於國外、1人檢驗中;餘116人中,106人陰性、10人陽性,陽性人員8人為新確診個案(Ct介於23-36),2人為今年5月或7月中旬曾確診個案(Ct介於30-37),其中Ct ≤30共7例,基因定序中。本案初步研判為一起疑似家庭及職場群聚感染,尚待定序結果。指揮中心已請國際港埠主管機關要求相關業者加強落實登輪等作業之防護清消,並積極催種相關人員之第2次追加劑疫苗接種。
全球猴痘確診17000例!籲出國民眾應做好防範
7/23時,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猴痘被列為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依據目前蒐集資料,至7/24截止,全球約有17,000例確診個案,死亡個案為5例(皆於非洲),發生病例以歐洲、美洲為大宗。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國內在世界衛生組織宣布為緊急事件之前,就採取了作為,直到現在,國內共有11例通報的疑似病例,其中包含2例境外移入確診病例,其他9例都排除了。這2例確診病例,其中1例已經康復出院,其接觸者沒有出現相關疑似症狀,另1例仍住院治療中。
周志浩表示,雖然已經開始進行防治工作,但仍要提醒民眾,猴痘主要傳播對象需要有接觸性,尤其是親密肢體接觸較有可能傳染,也不排除可能有飛沫或接觸到有汙染的環境造成感染。提醒近期到國外流行地區的民眾,要避免和不特定的人進行密切的肢體接觸,若返國入境時,發現有發燒、紅疹,皮膚產生水泡,或水泡破掉後產生膿泡等疑似症狀時,務必告知檢疫人員。若返國後才發現症狀,務必向醫師報告旅遊史和接觸史,醫師可以提供最適合的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