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台灣的新型冠狀病毒(或稱COVID-19、武漢肺炎)變異株Omicron BA.2本土疫情持續,雖然近期整體疫情持續緩降,但Omicron BA.4、BA.5境外移入大軍壓境,台灣亦現14例Omicron BA.5本土個案,疫情發展仍待觀察。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5)日公布國內新增21869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1577例本土個案及292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54例死亡。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21,577例本土病例,9,944例男性,11,610例女性,23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4,007例,台中市2,623例,台北市2,351例,桃園市2,280例,高雄市2,034例,台南市1,683例,彰化縣990例,苗栗縣615例,新竹縣605例,屏東縣584例,雲林縣545例,新竹市509例,宜蘭縣484例,花蓮縣416例,南投縣377例,嘉義縣361例,基隆市330例,嘉義市267例,台東縣227例,金門縣144例,澎湖縣135例,連江縣10例。
(圖/衛福部疾管署Facebook)
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54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27例男性、27例女性,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50例具慢性病史、35例未接種3劑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27日至8月3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0日至8月2日,詳如下表所示。
(圖/衛福部疾管署)
(圖/衛福部疾管署)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今日染疫中重症個案中,有5例是孩童得到MIS-C(孩童多系統炎症徵候群),第1例為1名1歲女童,7月2日確診新冠,7月29日陸續出現發燒等疑似症狀,8月2日急診檢查有結膜炎、草莓舌,醫院診斷為MIS-C,目前住在一般病房。
第2例為1名3歲女童,有過敏性鼻炎病史,於6月19日確診新冠,7月30日陸續出現發燒等疑似症狀,8月1日送醫急診檢查顯示冠狀動脈擴大,診斷MIS-C,目前在一般病房治療中。
第3例為1名5歲男童,7月4日確診新冠,7月30日陸續有發燒等疑似症狀,8月2日急診檢查血壓偏低,發炎指數升高,疑似MIS-C而住院,隔日低血壓休克轉加護病房,使用免疫球蛋白及升壓劑治療,目前仍仍在加護病房但病況穩定。
(圖/衛福部疾管署Facebook)
第4例為1名7歲女童,5月28日打過1劑BNT疫苗,6月8日確診新冠,7月13日出現發燒、頸部淋巴結腫等症狀,7月15送醫急診,疑似MIS-C而住院,住院後檢查冠狀動脈擴大,使用免疫球蛋白治療,已於7月20出院。
第5例為1名9歲女童,該名女童5月23日確診新冠,於7月29日陸續出現發燒、腹瀉、腹痛等症狀,8月2日就醫疑似腸胃炎脫水住院,住院後症狀持續且出現紅疹,醫院懷疑MIS-C,目前該女童仍住一般病房。
據指揮中心最新統計,目前國內12歲以下兒童新冠重症累計有151例,分別是MIS-C有84例、腦炎26例、肺炎20例、哮吼症8例、家中死亡6例、敗血症3例、共病3例及心肌炎1例,其中有25人死亡;而84例MIS-C中,0至5歲有50例,6至12歲有34例。
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292例境外移入個案中,158例男性,134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分別自新加坡(6例)、日本及墨西哥(各4例)、美國及越南(各3例)、印度、泰國、菲律賓及荷蘭(各2例)、柬埔寨、法國、瑞士、韓國及馬來西亞(各1例)移入,另259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7月5日至8月4日。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5,046,661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10,342,775例排除),其中4,696,969例確診,分別為21,274例境外移入,4,675,641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 2020年起累計9,136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9,121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995例、台北市1,043例、台中市907例、高雄市830例、台南市713例、桃園市684例、彰化縣537例、屏東縣379例、雲林縣278例、南投縣264例、基隆市208例、苗栗縣204例、嘉義縣200例、宜蘭縣184例、花蓮縣149例、嘉義市148例、新竹縣141例、台東縣137例、新竹市86例、澎湖縣21例、金門縣13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
指揮中心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指揮中心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台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更多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