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一名62歲男性,去年5月因全身不適到基隆長庚急診,有發熱伴乾咳,隨後病情惡化,出現呼吸困難,血氧濃度為90%,快篩檢測呈現陽性。由於懷疑是COVID-19肺炎合併缺氧性呼吸衰竭,送至加護病房進一步治療,但仍持續發燒和食慾不振,開始添加瑞德西韋,並進行中西整合治療模式,數日後,X光顯示肺炎雖改善,卻有肺纖維化,持續搭配中醫治療,直到6月底新冠病度檢測已呈陰性,轉普通病房,並安排心肺復健計劃,最後病況穩定於7月中旬出院。
中藥也具有「降發炎、抗病毒與免疫調節」作用
為何會造成重症?這是由於新冠病毒在體內不斷複製、導致劇烈的發炎反應產生,一路從輕度類似感冒症狀,到出現肺炎的中度症狀,甚至引發細胞激素風暴,進展到重度的呼吸窘迫,產生嚴重的呼吸衰竭,危及性命!基隆長庚醫院中醫科黃澤宏醫師表示,根據長庚醫院研究發現,中藥對於COVID-19的療效,具有抗細胞激素風暴、降低發炎反應,以及抗病毒、免疫調節的作用。
黃澤宏醫師分享,另一名確診重症的臨床案例,送往急診時Ct值16.1,有呼吸喘、急促的表現,因此使用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治療,但似乎沒有太大的改善,出現了呼吸衰竭,隨即轉入加護病房並使用呼吸器治療,「從確診到引發重症僅三天」,此時,便以中醫介入治療,使用清冠一號與清燥救肺湯,四天後移除呼吸器,隔天轉出加護病房,這時Ct值22.7,再持續以中藥麥門冬湯治療,最後順利出院。
西藥禁忌、副作用多 中藥屬性溫和能補位治療的不足
在西醫的常規治療方面,通常會投以抗病毒藥物進行治療,例如:Paxlovid、莫納皮拉韋、瑞德西韋等藥物,或是搭配抗發炎藥物,如類固醇,及免疫抑制劑。黃澤宏醫師表示,「不過,抗病毒藥物可能會帶來副作用和不良反應,用藥上也有諸多禁忌。」比方說洗腎患者無法使用Paxlovid,但若改以莫納皮拉韋治療,有效性僅3成,「這也代表目前的治療方式不一定足夠。」
因此,中醫的介入有助於補足西醫的不足,在染疫病程的不同階段裡,從「未病先防」的防疫茶,到輕度、中度所使用的「清冠一號」,以及由長庚研發的「中藥複方」,治療重症患者,黃澤宏醫師表示,以長庚防疫茶為例,其中的黃耆、黨參,在中醫概念可「補氣」,在現代醫學則代表免疫調節可「提升免疫力」,而桑葉、薄荷、菊花、桔梗,中醫概念為清熱,西醫則為「抗發炎」;而清冠一號「魚腥草」則可以清熱解毒,也有抗發炎的作用,另外,新冠肺炎可能造成血栓,一般西醫會使用抗凝血劑,但有時不足以應付,因此會使用具有「活血化淤」的中醫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