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季大仁/新竹報導
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一種心律不整,起因是心房組織不規則的放電導致心跳快速又紊亂,好發年齡大於65歲。新竹臺大分院心臟血管內科主任廖敏村醫師表示,國內約有23萬至50萬人患有心房顫動,隨著國人平均壽命增加,罹患心房顫動比率也逐漸上升。根據過去統計,年紀越大的民眾,若合併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衰竭、甲狀腺機能亢進等共病,會增加罹患心房顫動的風險。然而由於大多數民眾對這項疾病的不熟悉,加上症狀多變,包含心悸、胸悶、呼吸困難、甚至昏厥等,等到民眾察覺有異就醫時,也許已經發作好一段時間,可能因此延誤就醫黃金期。
心臟血管內科林彥良醫師說明,心房顫動除了引起上述身體不適的症狀之外,更令人擔心的是,心房顫動患者比起一般民眾有八到十倍以上風險會發生發生腦中風。依據流行病學資料分析,在台灣的所有腦中風病人中,平均每6人就有1人罹患心房顫動。由於心房顫動造成心房收縮力降低,心房內的血液淤積容易引起血栓的形成,血栓從心臟內送出至全身時在各處血管都有機會造成阻塞,若是塞住腦部血管便會引起缺血性腦中風,對病人及其家庭造成更大的損失和負擔。
心臟血管內科陳俊凱醫師指出,近十年來,由於醫療的進步,對於心律不整及心房顫動治療和腦中風預防的方式越來越安全及多樣化。除了傳統的心律不整藥物治療,新型的3D立體定位電燒治療及冷凍消融手術也幫助病人大幅改善平日症狀;而新一代的抗凝血藥物也因為方便服用且不易引發嚴重出血,強化病人服藥遵從性而有效預防腦中風的發生。
為了讓民眾能更加認識心房顫動這項疾病以及相關治療的發展,新竹臺大分院參與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聯合全台29家醫療院所舉辦一系列民眾衛教講座,將於27日早上8時50分至10時50分,在生醫醫院竹北院區一樓門診大廳辦理心房顫動衛教講座,讓更多民眾認識心因性猝死、心律不整、心房顫動及抗凝血藥物使用等相關議題。
更多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