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謝先生長期受「癢」困擾,尤其是天氣悶熱、洗熱水澡都會讓他奇癢無比,至診間就診跟醫師抱怨,癢起來時會腫成一個個大小不一的包,甚至會癢到睡不著,全身、雙手滿滿的抓痕。為謝先生治療的中醫師曾偉婷經問診把脈後表示,此種搔癢為蕁麻疹,並開立藥物治療,並囑咐睡前服用,以降低搔癢發作機會以利睡眠,服藥一周後,已明顯降低搔癢頻率,最值得高興是能好好睡覺。
曾偉婷醫師表示,近日天氣變化大,像謝先生有蕁麻疹症狀至門診求助的患者也逐漸增多,更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不少患者曾確診新冠肺炎,也紛紛出現蕁麻疹皮膚搔癢的後遺症。
急性蕁麻疹六週內恢復 慢性則反覆發作數月、數年
蕁麻疹在中醫文獻中稱為風疹、癮疹、蓓癗、鬼飯疙瘩,全身各部位都可能發作,曾偉婷醫師說明,通常發作時皮膚先有搔癢難耐,隨後出現界線明顯的紅色隆起斑塊,斑塊中央為淡色,周圍較紅,發無定處,驟起驟退,消退後不留痕跡,反覆發作。根據病程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者多在六週內自動消失,超過六週為慢性,反覆發作,遷延數月,甚至數年。
在中醫的證型常見的有:
- 風熱犯表:此型皮膚搔癢嚴重,皮膚斑塊鮮紅,患者還會伴有發熱或咽喉腫痛,洗完熱水澡後常會有加重的情況,治宜疏風清熱,方用大青龍湯、消風散。
- 風寒束表:此型皮疹色白,患者會說熱敷反而可使皮膚癢度降低,吹冷氣或遇風會覺得較癢,治宜疏風散寒,方用麻桂各半湯加減。
- 血虛風燥:此型多為慢性型,長時間反覆發作,遷延日久,常於夜眠時加劇,發作時有些患者會伴隨燥熱、口乾,治宜養血消風潤燥,方用當歸飲子、知柏地黃丸加減
中醫辨證注意其他狀況 重點在於陰陽調和、氣血平衡
中醫講求整體觀,此類患者至診間就診時,曾偉婷醫師會特別注意患者其他臟腑情況,問診就會更詳盡些,例如睡眠狀況、情緒壓力、胃口、排便的情況、甚至大便的形狀、乾硬等,除了明顯的皮膚病徵以外,通常蕁麻疹患者時常伴有其他臟腑熱,尤以肝和胃腸為主,因此除了調理皮膚外,最重要還要調整身體陰陽、氣血平衡,才能降低蕁麻疹的復發率。
除了開立科學中藥治療外,對於急性期的患者,會建議配合特製的水藥方治療,方中有黃柏、黃連、黃芩、金銀花、連翹、甘草、赤芍、生地黃等藥材,能夠快速清熱止癢。在外用藥方面建議可以塗擦黃連藥膏,或是建議患者自己熬煮紫蘇葉薄荷水,放涼後裝罐,於搔癢時噴灑於皮膚,皆有止癢的效果。
蕁麻疹病因常為肝膽或腸胃有熱,生活起居及飲食方面,曾偉婷醫師建議少吃油膩、高熱量的食物,睡眠須充足,以免熬夜上火,此外,還需留意冷氣的使用,若於大熱天流汗或是剛洗完熱水澡就近入冷氣房,或是打開電風扇直吹,則容易使毛孔突然遇冷收縮閉合而散熱不良,體熱悶於皮膚內,也會造成發疹的情況,建議可披件薄外套再由室外進入冷氣房,洗澡後先將身體擦乾等待10-20分鐘再吹冷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