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胎「高層次超音波」與人文關懷的激盪
- 系統性、全面性敘說高層次超音波的故事
- 輕鬆讓準父母了解各案例的成因與處理方式
也可以說是軟體而非硬體!雖然所使用的儀器越新穎、越高檔,必然會有所助益,但儀器本身並不是決定性的因素,最重要取決於操作者的心態、知識和技術。
而且,高層次超音波≠4D超音波!「3D或4D超音波」指的是新穎的超音波儀器和成像原理;而「高層次超音波」指的則是專門為了去檢測胎兒是否有結構異常的一種操作,指的是一種「檢驗」,而絕非指儀器。
由此可知,並不是醫療院所購置了高檔的超音波儀器,就代表有能力從事「高層次超音波」的檢查,它的操作必須經過完整的訓練才能達到一定的水準。難怪常有孕婦詢問,為何有做過「高層次超音波」檢查,卻還是沒能及早發現胎兒有重大的畸形。
預先知道胎兒有異常,只是讓準爸媽提早難過而已?其實並不是這樣,還有很多積極的意義在其中:可以選擇能夠給寶寶完善照顧的地方來生產,並且預先知道出生後需要接受那些治療,以及各種不同診斷下特殊的照料方式。
高層次超音波也有盲點?超音波不是萬能,它有限制、也有盲點!例如「脊柱裂」的嚴重程度和預後變化相當大,從完全沒症狀,到極嚴重殘障都屬於這個診斷,因此在寶寶出生後,才由小兒科發現到,懷孕中期高層次超音波所沒看到的缺損,也是有發生的機會!但是只要執行這檢查的是有認證合格的人員,操作檢查時也非常仔細,那麼就算有缺損也一定非常小,有時候還看不出來,若沒有合併其他的畸形,寶寶的預後相當好,經常是完全沒症狀、沒有影響,這情況若在產前診斷出來又有何益處?
為何總有檢查正常卻生出唐寶寶的情況?無論使用什麼篩檢方式,每年還是有不少檢查正常卻生出唐寶寶的案例發生。有不少的方法可以在產前排除唐氏症:羊膜穿刺染色體檢查、非侵入性產前篩檢NIPT等,但每一項都要花費數千到數萬元新台幣。
真正要根絕唐氏兒或是所有染色體異常兒的出生,唯一能做的只有全民抽羊水一途!姑且不論是否符合公衛學的經濟效應,抽羊水大約有千分之1~2的流產機率,還是讓人望之卻步。若是全民施行NIPT,或許是一個避開流產風險的作法,但是它更昂貴,況且經由NIPT驗出的結果是染色體異常的機會高,還是得靠羊膜穿刺染色體檢查才能確診。
做十次一分鐘的超音波,遠不如做一次十分鐘的這是我的恩師以前經常耳提面命的告誡。但是現在台灣的醫療環境很競爭,各項檢查儀器又在「軍備競賽」之下顯得浮濫,產檢時候若沒有使用超音波稍微掃一下,馬上就會被抱怨;更遑論真的在產檢時發生了任何差池,光「過失責任」這關就說不過去!因為法律上定義:「應注意並能注意而不注意是為過失」。法官會說:「你手邊就有超音波儀器為什麼不看?」難道醫師能回答他說「因為沒有錢賺所以不看」嗎?於是乎次次看、人人看,看到最後等於隨便看!要知道,沒有充裕的時間,又是「相送的」的超音波是要如何詳細看?我自己知道如何評估也就罷了,有些主治醫師還不知道如何去看呢?
到底是活菩薩?還是庸醫?N女士來到我的門診時大約懷孕17週,她的主訴是開業醫師說胎兒好像有點腸胃結構方面的問題,要來確診。經由詳細超音波檢查後發現,胎兒的上消化道出現了惡名昭彰的「雙氣球表徵」(double-bubble sign),正是所謂的「十二指腸閉鎖」(duodenal atresia)的指標徵候。然而仔細再看,我又發現了第三個氣球位置就在胎兒心臟的後方,變成「三氣球表徵」,是「橫膈膜疝氣」的現象。
由於「十二指腸閉鎖」和「橫膈膜疝氣」都不是致死性的畸形,可以經由手術矯正。但臨床上有一個通則:「在任何一個重要器官上出現的明顯畸形,都必須先排除染色體異常的可能性!」於是抽羊水檢查胎兒染色體是否正常,同時追蹤這些現象是否產生變化。4週後的染色體報告顯示為正常,但超音波卻發現「雙氣球表徵」愈發明顯,同時出現「羊水過多」的不利表徵,又意外地發現了胎兒合併有單一臍動脈的畸形。這對夫妻經過幾度的諮詢,反覆思考,最後在百般煎熬的情況下決定終止妊娠。
看了這案例,大家是否會如同本人一樣,有著無可言喻的沉痛呢?我們獻身於母親及胎兒的福祉,致力要給患者最佳的服務,卻彷彿看到救人於苦難中的醫者轉身變成殺手!若是醫病溝通不良,被認為是庸醫,還會被病家控告,甚至登上媒體新聞版面,殊不知其實是救人性命的活菩薩?
胎兒異常部位「能否看到」竟成為關鍵?胎兒的四肢若有一、兩肢有缺損,準爸媽們常常會陷入是否要終止妊娠的掙扎之中,而且有一定比例會選擇不要這個小孩。但是在本人行醫20多年的過程中,單側腎臟有問題的胎兒,只要染色體正常,卻從來沒有遇到準爸媽有提出終止妊娠的要求過!腎臟難道不比手腳重要嗎?差別只在於:腎臟看不到,所以別人不會知道有什麼問題;而手腳若有缺陷則非常明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當然了,四肢異常的寶寶在成長過程中必然比較辛苦,照顧的難度也高;腎臟少一顆並不需要特殊的醫療,長期注意腎功能即可,照顧上沒有難度。如此解釋準爸媽的心態,是否就比較能夠釋懷了?
醫師不能診斷「正常的畸形」為何「畸形」還會有「正常的」?其實就是某些構造是在胎兒時期正常該有的,但在出生之後仍然持續存在於新生兒就變成畸形。例如「卵圓窗」(或稱卵圓孔)、「動脈導管」,是胎兒特有的心臟構造,在出生之後若沒有迅速關好,就會形成「心室中隔缺損」、「開放性動脈導管」,這兩者合起來在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異常中佔了將近一半!但醫師不可能未卜先知地預測它們會不會在出生後自己關好,也就是說,不可能在產前診斷出來,屬於「無能為力」的先天性心臟病。出生後可以使用非類固醇類止痛藥(NSAID)來治療,如果藥物生效就不用手術。但這經常造成新生兒父母和接生醫師的摩擦,應在孕期的醫病溝通時就多加留意與說明。
要不要在剖腹產時順便處理卵巢腫瘤?剖腹產把肚子打開了,傷口很大,當然可以同時做腫瘤切除,但是懷孕的子宮很大,卵巢腫瘤又躲在角落,病灶狹小的空間不太容易做精細的手術,所以經常必須把卵巢整個拿掉,不大能夠像平常婦科手術以腹腔鏡操作時,可以把卵巢正常的部分留下來而只切除腫瘤。把包含腫瘤的卵巢整個拿掉的最大好處,就是不用擔心腫瘤復發;若只拿腫瘤部分而嘗試保留正常卵巢,會有復發的可能。
然而很多人以為少了一個卵巢,生育能力就只剩下一半,或是擔心更年期會提早來,因此抗拒卵巢切除。但事實並不是這樣,單邊卵巢的荷爾蒙功能就足夠支應,更年期並不會因此而提早很多。
懷孕合併子宮肌瘤,會不會對懷孕造成影響?答案是會的!但影響有多大?要考量這兩大因素:
1.肌瘤的大小:腫瘤越大當然越可能會有影響。但對於2、3公分的肌瘤,我們通常會忽略不計!
2.肌瘤的位置:這項因素造成的影響差異很大。如果肌瘤向子宮外突出生長(子宮漿膜下肌瘤),雖然有時會長得很大,讓孕媽咪很不舒服,甚至以為懷了雙胞胎,但胎兒的成長發育空間幾乎是不受影響的。
假如本身就是子宮肌肉層中的肌瘤(子宮肌層間肌瘤),或肌瘤是從子宮內膜往子宮腔裡面長(子宮黏膜下肌瘤),就比較會影響胎兒成長的空間,可能導致胎兒生長遲滯,或胎兒身體受到限制後形成斜頸症,甚至產生肢端的關節攣縮!在生產時容易因為胎位不正,直接安排剖腹生產的機率增加。
生產時可以順便移除子宮肌瘤嗎?並不是不可以,但有時卻是非常危險且不必要的。因為懷孕的子宮是血液循環非常豐富的部位,如果剖腹生產同時切除肌瘤,會流更多血。所以除非是真正必要,不處理肌瘤就沒辦法順利完成剖腹產手術的情況下,才會同時處理子宮肌瘤。尤其是大顆的肌瘤,足月時是肌瘤體積最大、循環最豐富的狀態;然而生完以後,它會縮小至少一半以上,可以等這時候再切除子宮肌瘤。
減胎?不減胎?都為難三胞胎(含)以上的懷孕,幾乎是沒有足月的可能性,一定會早產,胎兒也往往不健康,所以需要進行減胎。減胎手術本身是一個侵入性的操作,比抽羊水還要危險許多,有時想減去一個,卻造成全部都流掉;或者是術後引起子宮腔內感染,導致胎兒保不住,還造成孕媽咪生命危險的情況。況且減胎就是要毀去生命,怎麼會是我們照顧孕產婦的母胎專科醫師,甚至是幫忙創造生命的生殖醫學科醫師所樂見的呢?
懷雙胞胎不能不知這些事專業上我們不會用同卵或異卵來區分雙胞胎,而是用「絨毛膜數」(chorionicity)和「羊膜數」(amnionicity)來區分不同類型的雙胞胎。雙胞胎出現胎死腹中的機率比較高,「減胎」以及「MCMA(單絨毛膜單羊膜)雙胞胎」的臍帶纏繞是其中的原因。還有很多是雙胞胎其中一個自然凋亡,存活的另一個持續到足月的情況也不少見。
此外要提醒的是,現在很流行的「非侵入性唐氏症篩檢」(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簡稱NIPT),如果在雙胞胎有一個早期凋亡的情況下是不建議做的,因為自然凋亡的那個胚胎常常是有問題而遭到自然淘汰,但是它的DNA一樣會被測出來,會造成偽陽性的上升,也就是「不準」!但我常常看到有些醫師,不知道是「笨」(不懂)還是「壞」(想賺錢),有些不適合做NIPT的孕婦也是先做了再說,這樣的孕婦拿報告來找我,要我接著產檢並接生,真是叫我情何以堪,我是否應該重做正確的檢查?
本文摘選自《一目了然的母胎世界:透視婦產科第二部,高層次超音波解密》,山谷文教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