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重鎣/台中報導
診治中嬰兒血管瘤。林重鎣翻攝 薛媽媽十分焦急地帶著6個月大的嬰兒來到門診,指著小嬰兒右額,有著一元硬幣般大小的紅腫塊,緊張的詢問醫師怎麼辦?經醫師診察後,確診為嬰兒血管瘤 (Infantile hemangioma),安慰薛媽媽不用太擔心,討論後,開立藥物返家。
大里仁愛醫院皮膚科陳冠伃醫師表示,嬰兒血管瘤,俗稱草莓血管瘤,是兒童最常見的良性軟組織腫瘤,形成原因還不是很明確,但與血管內皮細胞異常增生有關。發生率為2~12%,女生為男生的3倍,在早產兒、多胞胎、高齡產婦、子癲前症或前置胎盤的狀況下有比較高的發生率。發生部位以頭頸部為大宗。
陳冠伃醫師說,嬰兒血管瘤類型依深度可分為表面型、深層型和混合型;也可以依分佈型態分為局部型、分節型或多發型。有一半的嬰兒血管瘤在出生時就看得到一些血管擴張或紫白斑點,其餘的約2-3週大時才變得明顯。而不論何時出現,它們的特性是,會經歷生長期、穩定期和退化期。
一般來說,前3-5個月為快速成長期,通常生長期會持續到9個月到一歲大,接著進入穩定期或較緩慢的生長期 (約一歲半至兩歲);當血管瘤從亮紅色轉變成暗紅色或紫灰色時,便進入退化期,目前認為90%在四歲大時可以退化完全。
陳醫師指出,退化完全並不代表一定會變成正常平坦皮膚,通常會有一些殘留的血管擴張、皮膚萎縮、疤痕或纖維脂肪組織。
陳冠伃醫師強調說,嬰兒型血管瘤的治療取決於多重因素,是複雜且具挑戰性的,必須考慮年齡、位置、大小、深度、 數量,是否危及生命或造成功能性受損,是否有潰瘍、疼痛或正在流血等等,都有不同的處理方式。
目前最主要的治療方式為點藥或吃藥,等進入穩定退化期,再評估是否予以雷射或手術治療;雷射治療亦可用於潰瘍型的嬰兒血管瘤。通常,在快速成長期前進行醫療介入,會有比較好的預後。因此;在您的孩子身上發現任何血管類病灶,應儘早尋求專科醫師的治療與評估唷!
更多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