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的困境,可能因為某個人或書中的某一段話而有了轉機,唯愛公益協會創辦人黃欣茹就是一個例子。
原本從事保險業的黃欣茹,2016年人生陷入低潮,正尋找出口時,《當和尚遇到鑽石》中的一句話,「生命中的一切都來自於給予」,深深觸動了她。
有實踐精神的她,2017年開始做志工,想要知道照書中的話做會產生什麼效果,深知自己只有三分鐘熱度,就拉著朋友一起讀書做公益。
第一個服務的機構是心路基金會,關懷早療、身心障礙的孩子。
「痛苦是比較出來的,看著他們小小的年紀就要接受一連串的治療與訓練,頓時覺得自己很幸福」,黃欣茹說,「表面上是我在服務他們,真實的情況是,我被他們療癒」。
透過志工服務,黃欣茹跟家人、朋友的關係都獲得改善,也看到朋友的改變,志工團的成員越來越多。
起初,志工團協助機構對外募款,所做的事情有限,為讓志工團發揮更大的力量,2020年她正式成立「唯愛公益協會」,用組織的名義對外宣傳。
由庇護走向希望重建自信人生
身障者的父母要養活家庭,不能不上班,只能把小孩放在家裡,缺乏跟外界互動,小孩退化得更快,形成惡性循環。
父母更擔心,「將來我老了、死了,這些孩子該怎麼辦?」
看見這一個隱藏性的社會問題,唯愛公益協會在2022年著手成立「綠綠發芽希望工坊」,從庇護性就業開始,減輕身障者家庭的負擔。
「用愛灌溉,希望發芽」,不以「庇護」而以「希望」為名,是希望這群身障者不再依賴社會捐助,能夠自食其力,走出自己的人生。
▲綠綠發芽林口門市
與知名品牌合作打造店內永續收入
黃欣茹認為,台灣的社福機構都很有愛心,講坦白的,都在比誰較可憐,從而得到社會的捐助,但這樣無法根本性解決問題。
「綠綠發芽希望工坊」是一個網紅級的咖啡廳,隱藏在林口長庚醫院附近的巷弄,大廳敞開明亮,舒適寧靜的氛圍有遠離塵囂之感。
如果不說,根本不知道這是一間庇護工場,黃欣茹說,「我希望大家喜歡來這裡消費,不是因為想要幫助這些人而進來」。
店內與微熱山丘、好丘、格外農品等知名品牌合作,販售飲料、麵包、甜點、禮盒等,目前僱用6名身障者,他們能在這學習與人互動,體驗自我價值。
黃欣茹說,台灣人會一、兩次捧場性的購買身障者做的產品,消費不能持久,因此,綠綠發芽與品牌商合作,希望大家持續消費,唯有持久的消費,才能夠真實的幫助到他們。
▲學習工作技能,走出自己的人生
訓練孩子回歸社會感受人群溫暖
打破外界對於庇護工場的想像,綠綠發芽不僅教他們工作技能以外,還要教他們如何與人相處、如何社會化,重新回歸社會。
綠綠發芽開設一系列的課程,像是瑜珈、跳舞、畫畫、唱歌,身障者能在活動中開發潛能,學習與人互動。
黃欣茹解釋,其實這些身障者出去,大部分做的是服務和打掃,並非專業性的工作,最大的問題是不知道如何與人溝通、相處。
如果只教一技之長,他們無法跟專業的烘焙師傅競爭,最終只能待在庇護工場裡走不出去。
因此,她更關注身障者的社會化,希望訓練二、三年後,他們可以走進人群、走進業界,其他的身障者才能進來,像一個流動的泉水。
她指著門口接待客人的大男孩說,「剛開始要他出去是完全不可能的,說話時還會發抖,現在可以站在門口守候,雖然還不能開口引導,一點一滴的鼓勵,我們真實看到他的成長和改變」。
一個唐氏症的女孩連假日都跑來上班,問她為何要過來,她靦腆回答,「我很喜歡這裡,有工作可以做,感到很開心」。
為了讓身障者們能與更多人接觸,綠綠發芽會不定期邀請志工參訪,陪伴身障者們手作、聊天,甚至帶領他們拜訪附近的店家,在互動中感受到街坊鄰居的友善與溫暖。
▲開設系列課程,幫助孩子體驗自我價值
複製成功模式計畫全台展店
有位志工是國小老師,在參訪後很感動的說,「身為教育者,看到社會很多不平等對待,希望這份愛的循環的可以持續下去」。另一位志工分享,「沒看過對身障者這麼好的待遇,下次還要來當志工」。
感受到小綠芽們可愛與善良,更有店家主動提供午餐折扣十元的優待。
黃欣茹說,身障者跟我們一樣,喜歡被鼓勵、被肯定,只要我們用正常人的眼光來看待,他們會做得更開心、更有動力。
展望未來,黃欣茹說,目前店內有6名身障者,會慢慢增加到15名,短期內,還是希望營收可以打平,讓身障者可以持續在店裡工作。接下來,要將訓練好的身障者轉銜到社會各界,讓他們有更好的發展。
長期來看,綠綠發芽希望能夠像連鎖飲料店一樣複製在台各地,幫助更多的身障者,並希望藉此成功模式,給社福機構不同思維模式,發揮更大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