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時代,由老鼠散播的黑死病席捲歐洲,奪走三分之一人口的性命。二十一世紀,SARS、禽流感,和二○一四年的伊波拉疫情,接二連三地爆發,彷彿是大自然在告誡我們:不論醫療科技多麼發達,人類永遠無法免於瘟疫的肆虐。面對瘟疫的第一道防線,是開發疫苗的廠商;國內而言,則首推台中的國光生技。這家成立四十九年的疫苗廠商所製造的流感疫苗,我們每個人可能都接受過。國光並未開發伊波拉疫苗,但它的主要客戶─美國嬌生集團底下的疫苗大廠Crucell,則正在積極地研究當中,並預計明年將進入人體臨床試驗的階段;其他開發伊波拉疫苗的國際企業,還包括英國的葛蘭素史克、美國的Newlink Genetics等。業者搶破頭要找出解藥,因為成功的人,不但能拿到美國政府十億美元的資助,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訂單,更會被世人譽為化解危機的救星。面對絕症 更需基本治療和防範措施不過,也有學者認為,這次的伊波拉疫情花了太多資源在疫苗的研發上;實際上只需要基本的治療和防範措施,就足以拯救絕大多數的病患。學者指出,在基礎建設不完善、資源缺乏的貧窮非洲國家,許多治療中心的病人,往往並非死於伊波拉病毒所造成的出血現象,其致死原因反而是來自上吐下瀉所導致的嚴重脫水和電解質流失─這些症狀,事實上藉由打點滴就能解決。可惜在貧窮國家,點滴瓶和靜脈注射液常常都不敷使用;如果能提供充足的醫療設備和耗材,目前伊波拉病毒造成的死亡人數,就不會高達六千多人。另一方面,防止病毒傳染的器具,在這波疫情中也被恐慌的大眾搶得供不應求。在國內,有機會大賺「災難財」的防疫概念股,有包括口罩製造商恆大(1325)、清潔用品商毛寶(1732)、防護衣商美德醫(9103)、和不織布商康那香(9919)等等。台灣資通訊業 有機會大放光彩業界分析師提醒,疫情對生技族群僅有短期炒熱效果,長期是否看好,還是決定於疫情控制的成效,和民眾冷靜下來之後的理性判斷。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直接聯想到的疫苗、醫療設備與耗材,人類對抗瘟疫的新利器,還包括二十一世紀的資通訊科技,和「大數據」的資料分析。在伊波拉感染案例與日俱增的非洲國家,傳達資訊的困難度,是疫情一發不可收拾的最大幫兇。很多時候,民眾不知道該避免哪些高危險區,而醫療團隊也不清楚哪邊的疫情最嚴重,需要人員和器材前往支援。如果能讓貧窮的非洲國家取得便宜、普及的資通訊服務,勢必能更快地解除疫情的威脅。此外,用「大數據」做資料分析,也能讓醫療團隊更明確地判斷染病區域的人口該如何遷移、哪邊需要建設治療中心,以及哪邊需要嚴格監控以避免成為下一個爆發點。或許,瘟疫和人類,永遠都會形影不離;但值得慶幸的是,我們將越來越有辦法,讓這些偶爾探出頭來的不速之客快快離去。
*意猶未盡,看更多>>2015談理財,精選20大趨勢美國延後升息、中國成長減緩、貨幣戰爭、自由貿易協議、滬港通、石油大戰、暖化商機、黃金打底、老齡化商機、第三方支付、4G元年、機器人、大數據、個人工廠時代、無人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