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金融風暴不僅吹倒了百年雷曼,也讓全球科技業急速冷凍,連一向豪氣說「沒有景氣的問題,只有競爭力與爭不爭氣的問題」的郭台銘,這回都預言「景氣比想像壞3倍」。
#@1@#高科技產業看壞未來景氣的當然不只有郭台銘,仁寶董事長許勝雄、矽品董事長林文柏、聯電名譽副董事長宣明智……,這些在檯面上都是號人物的科技大亨,對於2009年的科技產業景氣,其實都已經說了最悲觀的話。再看看過去一直以自己集團發展為傲的奇美集團董事長許文龍,近期更是忍不住金融風暴下的摧殘,開始向外界尋求「援助」、「合作」的空間與機會。這些科技大亨發自內心對於未來產業不景氣的警告,其實已經告訴大家,在接下來的時代裡,要特別注意景氣對於產業所產生的衝擊。除了科技大亨的驚人言論之外,統計數字更證實科技業蕭條程度,去年以來,美國業界已裁員近200萬人,過去的「華爾街金童」,如今捧著紙箱過街的大有人在;美國3大車廠已經向政府提出紓困計畫,可以看到美國產業的危機;之前美國政府已經提撥3500億美元援助美國需要紓困的金融產業,然而這麼龐大金額砸下去,卻似乎看不到預期的效果,且恐怕還要砸下更多的「銀彈」。美國經濟很慘,台灣也好不到哪裡去,在台灣,無薪休假風吹過各大電子廠,期間從1周甚而長至1個月。2009年似乎很難見著景氣春燕蹤跡,科技業如何可見曙光?
#@1@#科技業遭逢經濟衰退衝擊,誰最感受到切身之痛?元大投信全球組合基金經理人簡瑞宏表示:「美國正遭逢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最嚴峻的金融危機,2009年上半年經濟負成長的機率很高,與景氣關係密切的半導體、消費電子首當其衝。」簡瑞宏分析,政府機關和金融業一向是IT產品和服務的最大買主,根據Forrester針對企業高級IT經理的調查顯示,約43%的企業計畫削減2009年的IT支出,其中,金融領域更高達49%;而政府不斷以增加財政赤字拯救經濟,排擠效應下,勢必減少IT採購預算。加上大環境不確定性高,民眾開始縮手,消費意願降低,消費性電子銷售額成長率勢必下滑,其中,個人電腦或手機主導半導體產值達6成,可預期半導體產業也將面臨冰封期,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廠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即預測2009年半導體產業將衰退10%。但簡瑞宏仍強調,儘管這些與景氣關聯性強的產業受到衝擊較大,但只要成本控制得當,就不至於在這波海嘯中滅頂,加上2009年下半年景氣開始展開漫長復甦之路,2010年時新的技術開始導入市場後,回春機會可期(表1)。
#@1@#但並非整體科技產業都將在此波海嘯中全軍覆沒,簡瑞宏指出,2009年科技業的主軸就是「吃軟不吃硬」。雖然硬體銷售額預期將下滑,但受惠於歐巴馬1兆美元的救市方案,大力推動造橋鋪路、普及寬頻網路、推動醫療作業現代化及綠能產業等,間接帶動與之相關的IT服務及應用軟體產業商機。舉例來說,歐巴馬計畫中提及加強及改善污水處理系統、大眾運輸系統、輸電線路、水壩及各類公共設施,既有的舊設備已無法達成需求,必須依賴更多高科技應用軟體偵測、監探,提供更精確的數字,相關軟體程式服務將有表現空間;而另一項主力推動醫療機構現代化,使其擁有最新科技設備,並進行美國醫療保健記錄電子化,IT服務及軟體產業可望在龐大醫療產業需求下受惠。簡瑞宏表示:「為了挽救美國經濟與競爭力,歐巴馬更提及將在全美各地布建寬頻網路,讓每一個美國小孩都能夠享受到寬頻上網的便利,將普及寬頻網路概念擴大成為其刺激內需經濟成長方案,帶動相關的網通設備製造、光纖寬頻設備與衛星寬頻等網通產業。」其他如大力推動研發替代能源、生產製造風車、安裝節能冷暖氣設備等,帶動如太陽能電池等綠能產業的商機(表2)。
#@1@#過去美國蝴蝶一揮翅膀,全球科技業隨之振動,好壞皆看山姆大叔而定,如今美國自顧不暇、走向式微,此時挾持龐大人口的紅勢力—中國卻悄悄地崛起。元大投信副總經理林冠和直言:「過去歐洲、美國貴為全球消費重鎮,各國科技業都依賴其訂單,但經過這波金融海嘯襲擊後,景氣成了『L型』,表示將在底部盤旋很久,經濟將難逃遲滯命運;加上經濟數據頻創新低,油價跌至40美元,代表需求削減,預期這波市況低迷氣氛要至2010年才有可能復甦。」既然依賴外在需求已不可行,各國祭出各項救市方案刺激內需以提振經濟。林冠和分析,目前中國的內需消費僅占GDP3成,成長空間大,反觀美國內需消費卻占GDP高達7成,維持不易,再擴大實屬困難。以美、中兩國政府提出的救市金額來看,歐巴馬丟出1兆美元,金額雖驚人,但跟現在14兆美元的GDP比較,僅為1/14,約7%左右。而中國提出4兆人民幣的振興方案,占7兆美元GDP的8.5%,乘數效果驚人;若考量政治層面,中國政府執行上較歐美國家更為強而有力,在政府直接刺激經濟,國民所得增加,消費力也隨之提升,乘上13.5億人口後,中國已從「世界工廠」躍身為「世界市場」。林冠和認為,當消費在中國時,產業鏈也會慢慢地向「中」靠齊,過去聖誕節是科技業尤其是消費性電子一年中最重要的採購旺季,今後可能慢慢地向後遞延至中國人最重視的農曆新年。
#@1@#任何需求乘上13.5億人口,都會變成一個大數目。當產業鏈結構板塊開始改變時,哪個國家的科技業最受惠?林冠和說:「當然是台灣。」台灣最大的利基就是同文同種,台商是目前最大「Made in China」的族群,擁有在地優勢,加上近期兩岸政策大利多,皆有助於台灣在這波轉移下占有一席之地。但林冠和也指出:「目前台灣科技業光有製造能力,卻少有自有名牌或強大通路能力,若想搭上下一波由中國帶動的科技業榮景,這將成為成敗與否之關鍵。」但美國是否就此將科技業盟主地位拱手讓人?簡瑞宏認為「不會」。他表示,美國科技業最大的優勢在於研發而非製造,景氣不佳時,廠商可能結束其他低階投資,轉而全心全力於研發事業,此項也與歐巴馬強調科技研發提升政策不謀而合。此外,為降低成本,各廠商對於存貨管理更為要求,更讓Just in Time(JIT)應用軟體發展極具期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