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藝術投資熱潮從2003年SARS過後,藝術文物拍賣開始在中國大陸上演噴出行情,千萬人民幣拍品遍地開花。2005年秋拍中國近現代書畫稍顯疲態,但隨著國際藝術市場的高調走勢,中國當代油畫、雕塑市場順利接棒,由張曉剛領軍的F4,頻頻打破其個人世界拍賣紀錄。這些缺少藝術史定位,而且數量未知的超級明星畫家,在二、三年內即翻漲數十倍,甚至百倍,一時之間「藝術投資」突然成為一種時尚。有中國「新經濟」的強勁成長做保證,藝術品宛如上一波網際網路飆漲的「本夢比」。而當風暴來臨,兩岸三地的華人藝術品拍賣會,即使是國際兩大〈蘇富比與佳士得〉都不能倖免於難,在這波華爾街所引發的資金緊縮狂潮,從藝術家、收藏家或畫廊、拍賣會都蒙受極大的損失。華人地區,在這波狂潮所潛藏的危機,是大家集體淹沒在未來的熱情期待中,忘記了現實的「時間感」。在「21世紀將是華人的世紀」大旗幟底下,大家把明天和30年後混為一談,亦即是將30年後華人頂尖藝術家才有可能達到的天價畫價,化為明天即可能達成的目標。華人藝術市場方興未艾,即遭逢世紀大風暴,其未來的命運是一蹶不振,或是短暫休息後再出發,我個人的觀察是在媒體的強力報導加持下,社會大眾已然確定藝術品的商業價值,以及「軟資產」的定調,收藏藝術品不再是玩物喪志,祇要用心 ,藝術投資的確可為你帶來階級與財富的大躍進。台灣前輩畫家廖繼春、陳澄波,華人國際盤的趙無極、朱德群、丁雄泉,甚至中國當代的代表人物蔡國強、張曉剛等都是非常成功的例子。毫無疑問,藝術市場的買方已經擴大,並在全球化的架構下,所謂東西方的交融平台正在形成。當然藝術市場的複雜程度絕不輸給股票或房地產,但也因其門檻高,所以獲利豐厚。危機就是轉機,藝術投資的策略不應該是人云亦云,而是潛心思索上一波藝市的成敗過程,從中找到物超所值的潛力股。我相信,激情過後,藝術市場終將回到尋常軌道,少了暴利但也少了陷阱,最大的競爭回到藝術的本身,也許市場機制仍不夠成熟,金融危機依舊存在,但是人類追求真善美的信念,亦將永不止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