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財富》(Fortune)雜誌的統計,在美國所成立的企業中,有高達62%的企業,壽命不到5年,而能存活到50年的企業,僅有2%,即使是大型企業,平均壽命也不到40年,比美國人的平均壽命還短得多。
#@1@#由此可見,永續經營一家企業,是有多麼困難,沒有過人的恆心、毅力與意志力,很快就成為歷史的塵埃。以往,台灣由於政權更迭的關係,無法像歐、美、日國家般擁有百年企業,不過,台灣企業的壽命也短得驚人,平均壽命大概只有20年,能健康地活過半個世紀的企業,更是鳳毛麟角。而在鳳毛麟角中,剛於2月19日跨越50歲生日的禎祥食品,更是難能可貴;其不只堅守傳統產業,更在產業環境相對落後的中南部生根、發跡、茁壯,從一家貿易公司到設廠生產冷凍調理食品,跨入冷凍水果、蔬菜與食品加工領域,產品深入台灣每一個家庭,更拓展成為跨國集團,分別在中國蘇州、越南平陽省與胡志明市設立子公司,集團年總營業額突破20億新台幣。因此這麼說,可能有台灣人沒聽過禎祥食品的名號,卻一定在早餐店、超市、量販店,買過或吃過禎祥食品所生產的蘿蔔糕;因為在冷凍蘿蔔糕市場,禎祥食品市占率始終維持第一。更由於冷凍蘿蔔糕是禎祥食品的代表性產品之一,而禎祥食品更以製作全世界最大、重達3800公斤的蘿蔔糕,歡度50周年慶。
#@1@#禎祥食品工業董事長張晁祥表示,雖然當今國際經濟嚴重衰退,但禎祥食品所受到的衝擊相當有限,不但沒有裁員、減薪,更不斷招募新的人才,未來更將從亞洲進軍北美洲,希望透過投資美國、加拿大業者的方式,建構製、銷、販的同盟關係體,以增進全球營運戰略、布局,做為跨入第6個10年的營運目標。禎祥食品的創辦人,是張晁祥的父親張夢蛟,目前已退居幕後,而張晁祥的哥哥張晁禎,則擔任集團董事長;張晁禎、張晁祥兄弟,分工合作負責集團內海外與國內事務。出身嘉義縣布袋鎮農村家庭的張夢蛟,與統一集團總裁高清愿,同樣畢業自台南商業學校,兩人私交也極為深厚。張夢蛟在19歲時便離家,來到高雄開設碾米廠,50年前創辦禎祥食品,最早以農產品貿易、製造醃漬食品起家,之後更在高雄設立總管理處,選擇在嘉義縣朴子市設廠。今年51歲的張晁祥,從小跟禎祥食品一起成長,他回憶父親的創業過程,堪稱篳路藍縷,「禎祥食品第1個10年,可說備極艱辛,到了第2個10年,才真正步上坦途。早期,我的父親非常忙碌,忙到我服兵役的前一天,他才知道我要去當兵了!」
#@1@#禎祥食品是台灣最早從事農產品外銷的企業之一,張晁祥指出,早期市場主要在東南亞國家,透過新加坡將產品銷售至馬來西亞等國家,後來則以日本為最大出口國,90年代,開始前往中國大陸設廠,市場擴及中國、美加、紐澳,並逐漸轉型為冷凍食品、常溫食品、鮮食食品的製造與行銷專業廠商。2月21日,為了因應愈來愈嚴峻的經濟局勢,也不讓民進黨、台聯黨所舉辦的「民間國是會議」專美於前,馬英九總統親自主持府、院財經會議,並要求財經部會盡速提出有效的政策。會中,應邀參加禎祥食品50周年慶的副總統蕭萬長,便以禎祥食品不斷創新的經驗,當作台灣企業應變突圍典範,證明台灣絕對有克服困境的能力。張晁祥略帶感傷地說,在他年輕時,中南部有許多食品加工業者,有些業者的規模還超過禎祥食品,也提供附近民眾許多就業機會,但其中大多數早就已結束營業,關鍵便在於他們無法因應變局,最後終於被無情地淘汰。「仔細地計算,禎祥食品歷經過7次大變革,才能度過重重危機。」張晁祥欽佩地說,早期台灣食品加工業者都以製造醃漬食品為主,但他父親發覺,日本厚生省對醃漬食品的規範愈來愈嚴格,所以決定生產冷凍食品,終於讓禎祥食品順利地躲過了食品工廠的倒閉潮。
#@1@#「50年來,禎祥食品遭遇過的最大危機,莫過於1997年的口蹄疫事件。」張晁祥表示,當時日本是禎祥食品最重要的市場,約占總營業額的50%,其中含肉的製品又占銷日產品的一半,被禁止進口,造成空前的危機。「公司立即召集核心幹部,開了整整2天的動腦會議。」張晁祥歸納當時的會議結論,包括擴大內銷與強化對美、加兩國的外銷,彌補日本市場所出現的缺口,並研發代肉產品,減少含肉產品品項,並立即整合廠、辦、銷與調整人力結構,精實組織制度與功能,快速地完成了HACCP、EU、ISO9002認證制度,建立資訊化管理制度,「因為大方向正確,終於安然度過這次危機。」「我個人認為,台灣企業在經營層面,普遍有2大盲點。」張晁祥語重心長地說,就是「資訊不足」、「整合不力」,「其實,台灣企業獲得資訊的管道很多,但多數經營者未能體會,資訊對策略形成及市場競爭力的重大影響。」「台灣企業慣於單打獨鬥,對各種整合作為,大多未能積極配合,導致人力、設備、資金、技術研發、通路等,形成重疊浪費者不計其數,成本及效率當然受到影響,也直接降低了競爭力。」張晁祥強調,除了政府積極推動業界合作之外,落實各公協會之組織功能,也是應該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