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30年前,為了要不要將名目利率扣除通貨膨脹率之後的實質利率降到負值,經濟學泰斗蔣碩傑博士與本土經濟學龍頭王作榮教授展開一場令人難忘的大論戰。如今國內又針對利率上限是否降低,展開另一場論戰;這一次干戈相向的,是掌握立法大權的立法院司法與法制委員會,面對利害直接攸關的銀行業者及站在專業立場的學者專家們。看起來這好像是秀才遇到兵,有理的碰到了有力的,除非蠻不講理,立委們看似會敗下陣來。但若肌肉下面還潛藏著智慧,則銀行業就只好俯首認命。銀行與學者振振有辭地說,任何理性的政府都不會肆意干預價格,否則後患無窮。他們又指出,發卡機構其實在為弱勢者背十字架,若不是那些信用不佳者可以靠刷卡取得一筆高利資金,勉強度過難關,就會逼得投向地下錢莊的吸血鬼,承擔更無力償還的高利貸。後面這個理由尤其鏗鏘有力,許多對20%高利率頗有微詞者,為了顧忌這一群可憐人,也只好委曲求全。但這卻是一個天大的錯誤,信用卡與現金卡根本就不是對信用不佳者的貸放工具,它們的使命就像雜貨店短期賒借一樣,是在方便消費者緊急的資金融通,使消費行為可以順利進行;一旦銀行將它們當作發放高利貸的工具,緊急融通的功能就大打折扣。
#@1@#試想,常用雙卡緊急周轉消費支出的人,一有不慎就接到20%的循環利息帳單,刷起卡來豈不戰戰兢兢,隨時都要為一時方便付出高昂代價!在任何一個上軌道的國家,短期信用都有專門承作的機構,衡度借款人的信用及風險,索取高低不等的利率。就這樣的機構而言,我們反而應將利率上限提高到20%以上,才能容納更多處於經濟弱勢的貸款者。但我們的「融資公司法」還留在立法院的抽屜中等待撥冗審查;借款者求貸無門,不得不出此下策,靠發卡機構的馬虎找出一條出路。可是發卡機構一點也不馬虎。發卡時他們已先過濾掉高風險的申請者,風險本已不高;在索取利息時,則全體低風險客戶也不分青紅皂白一律高利收費,在弱勢者的保護傘下,白花花的銀子滾滾而來,這正是3年前銀行瘋狂發卡的源由。因此,立委們要先讓融資公司設立,將這個擋箭牌拿走,再談雙卡利率方師出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