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新鮮人可分為3類,第1種是一張白紙,沒有負債,但也沒有存款;第2種是有打工或創業經驗,已經存有一些積蓄;第3是背負就學貸款或是信用卡的消費性貸款,畢業後即開始負債的新鮮人。「有規劃不一定做得到,但是沒有規劃的話,腳步就會走得很亂。」威盛保險經紀人公司董事長王信力認為,規劃對社會新鮮人來說,是踏入理財的第一步。
#@1@#王信力建議應屆畢業生,在離開校園時,就要開始做理財規劃,就算沒有終身的規劃,至少要有短、中、長期的規劃,分別是1年之內、1年至3年、3年至5年。畢業後,不管是繼續升學或是就業,都要有明確的想法,例如大學畢業後,要繼續升學或投入職場?如果選擇升學,是選擇在國內深造或是出國留學?這個決定需要花費多少?學費來源是靠家庭,還是靠自己儲蓄?如果不繼續升學,要找份工作還是要創業?接下來,還有哪些理想要實現?這些想法也就是理財的「目標」,理財即是要從目標的訂定談起,再把目標具體化,例如出國唸書,要去哪個國家?要花多少錢?在目標訂定後,還要考量花多少時間來完成目標,然後再藉由「儲蓄」來完成這些目標。「這樣儲蓄就會有意義,因為有了目標,就知道用什麼方法和心態來面對,像是為了以後更美好的未來,要在生活中盡量節省開銷,努力儲蓄,以逐步去達成這些目標。」(表1)
#@1@#「儲蓄」是理財規劃師建議執行理財計畫的第一步,畢竟財富的累積就是要把錢留下來,而想要累積人生的第一桶金,儲蓄更是社會新鮮人必做的功課。元大銀行財富管理部經理施能哲建議社會新鮮人,「要養成強迫儲蓄的習慣,必須量入為出,並且每天記錄收支情形,以衡量自己每月的淨儲蓄。」施能哲表示,儲蓄除了把錢存在銀行外,善用其他投資工具,如:股票、基金、債券等,也可以累積財富,但一定要先了解自己的投資屬性,才能夠使理財目標順利達成(表2)。要訂定多少比例才是合理的儲蓄比例?原則上,是要根據每個人的狀況來訂定。王信力則以2008年台灣平均的儲蓄率29%來作為基準,這也就是代表了台灣整體平均儲蓄情況,也就是說,如果賺了100元,大部分人是存下29元,「而你希望你的儲蓄是平均值的以上?還是以下?」王信力認為要讓儲蓄達到效果,必須要有「先儲蓄後消費」的觀念,也就是要避免不必要的開銷。他提醒社會新鮮人,在理財方面要避開最大的2個財務殺手,其一是不要搬出去住,盡量住在家裡,尤其是在外面作息不正常,開銷就大;第2是不要貸款買車子,「如果這2件事情有確實執行,以台北市來說,每個月至少就可存下15000元。」儲蓄,不但是累積第一桶金的關鍵因素,對社會新鮮人來說也是一個保障,「年輕人就像一張白紙,進入社會後,如果維持一定的儲蓄率,好處就在於工作變換時,會有比較靈活的金錢來源。」王信力指出,社會新鮮人在分配收支時,也要把風險的觀念納入。施能哲則認為千萬不能忽略保險保障,尤其是在年輕、保費較低的時候,可以利用壽險或醫療險等險種,來保障個人及家庭的財務安全。
#@1@#不少社會新鮮人在進入職場前就有負債,而解決負債問題也是理財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施能哲建議有負債的社會新鮮人,應衡量本身目前的債務負擔,以及可以投資創造的收益情形,兩者是否可以取得平衡;例如若本身的債務利率很低,不一定要馬上把薪水拿來還債務,或許可以利用投資理財的方式,創造更大的財務槓桿效果。不過,施能哲特別提醒負債投資必須審慎、多花時間觀察自己的投資標的;但如果債務利率很高,例如信用卡債務,建議優先還掉。「債務永遠跑不贏利率的速度」,王信力以「利率」來作為社會新鮮人是否決定還款速度的指標,如果是就學貸款,因為利率低,不用急著還,消費性貸款,因為利率高,所以愈早還掉愈好。社會新鮮人的主要收入還是來自於工作,如果有負債的人,可以在不影響白天工作的狀況下,多兼差來增加開源的機會。當然,理債、理財,也別忽略對自己的投資,培養自己多方面的專長和技能,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中長線持有的「績優股」。
#@1@#如果沒有貸款本利負擔,合理的收入配置,應支付目前帳單的生活支出,以收入的50%至70%來支付;用來實現理財目標的儲蓄,則占收入的20%至35%;保障需求的支出,則占收入的10%至15%。如果有貸款,則表示除了目前的帳單與未來的帳單之外,還有過去的帳單要付,可算出應付貸款本息金額占總收入的百分比,作為優先支付的部分,剩下的餘額再按收入金字塔比例支配。